第169章 升级后的系统,新奖励助力大发展(中)(第3页)
金城炼油厂的建造更具战略意义。系统将主体设备建在黄河岸边的山体隧道内,输油管道首接通入地下油库。当冯宇翔派来的部队赶到时,正看到 “阿美利卡工程师”(系统生成的虚拟影像)在指挥华夏工人调试设备,远处的烟囱己开始冒出白烟。
三个超大型炼钢厂的建造堪称工业奇迹。鞍山扩建项目中,系统新增的三座 200 吨转炉在能量罩内拔地而起,连铸机的结晶器泛着冷光。本溪的建筑钢厂里,轧钢机的辊轴自动校准到 0.01 毫米的精度,控制系统用的是西门子最新的 pLC 模块。
最惊人的是奉天特种钢厂。系统不仅建造了真空感应炉和电渣重熔炉,还配套了完整的检测设备 —— 光谱仪能分析十七种合金元素,拉伸试验机的精度达到 ±1 牛顿。当钢铁公司总经理周仁看到系统生成的 “克虏伯技术转让协议” 时,不禁感叹这戏做得真足。
“特种钢的配方都在系统手册里。” 章学良对周仁说,“i-mo 合金的坦克装甲钢、w-Co 系的高速工具钢,还有炮管专用的 30imo8—— 这些都是咱们自己的宝贝了。” 他特意交代,“让技术人员照着手册‘逆向研发’,三个月后要拿出‘自主研究’的报告。”
两个超大型水泥厂采用阿美利卡史密斯公司的技术方案。糖山厂的预热器系统热效率达到 70%,比国内现有设备高两倍;长安厂的水泥磨用的是莱歇立磨,每小时产量达 120 吨。系统甚至 “贴心” 地在厂区堆放了进口的阿美利卡设备包装箱,里面塞满了稻草。
津门超大型被服厂的建造让留洋归来的厂长林巧稚惊叹不己。汉斯国德玛格的裁剪机、阿美利卡胜家的缝纫机在无尘车间里自动排列,吊挂系统沿着轨道自动运行,从布料投入到成衣包装全程自动化。系统生成的 “瑞士立达纺织设备合同” 上,签名笔迹足以乱真。
“每天能生产五千套军装。” 林巧稚看着试运行的流水线,“新华军的冬装问题彻底解决了。” 她拿起一件刚下线的棉衣,里料缝着 “us Army” 的标签 —— 这是系统特意留下的 “进口证据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