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91章 暗流涌动:再次活跃起来的倭国(四)(第2页)
“汪先生,贵我两国一衣带水,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,理应携手共进,共创繁荣。\n\i,y/u_e?d`u`.?c′o¨m`” 山本的中文带着生硬的东京都腔,却吐字清晰,语气显得十分真诚。“蒋总司令的北伐不过是穷兵黩武,只会让南方陷入更深的战乱,百姓流离失所,苦不堪言。” 他将荔枝核吐在青瓷碟里,发出轻脆的声响,然后话锋一转,“而您的‘和平统一’主张,才符合华倭两国的根本利益,也能让南方的百姓早日过上安稳的日子。”
汪晶畏喉结在雕花玻璃台灯的光晕里上下滚动,冷汗顺着青灰长衫的衣领蜿蜒而下。窗外黄浦江浑浊的浪涛声裹挟着霓虹光影拍击岸堤,他的指甲深深掐进红木太师椅扶手,在烫蜡的木纹上划出几道月牙形凹痕。倭国人递来的《闽省经济合作备忘录》此刻就摊在酸枝木书案上,油墨未干的字迹像毒蛇吐信 —— 闽都船政局的钢铁熔炉要由三井财阀注资,闽南钨矿开采权划归三菱商事,甚至连漳厦铁路的枕木都要印上 “大倭国帝国特许” 字样。
金陵财政部的密电还揣在内袋,冰凉的电报纸与体温反复摩擦,早己揉出细密的褶皱。陈果夫那句 “闽省财政自即日起自理” 像把钝刀,将闽省十万驻军的生路拦腰斩断。更要命的是潮汕方向传来的急报,粤军的重炮己在揭阳城外架起,青天、白日旗在山坳间若隐若现,随时可能撕破闽粤边界的防线。
副官刚刚送来的花名册还摆在案头,三百多个红圈触目惊心 —— 那是拖欠三月军饷后开小差的士兵。军械库里的汉阳造锈迹斑斑,弹药箱里的子弹连实弹演习都凑不齐。当楼下传来士兵哄闹着要粮饷的喊声时,汪晶畏突然发现自己握着茶杯的手在发抖,滚烫的龙井泼在 “倭华亲善” 的烫金请帖上,晕开一片浑浊的暗黄。
面对前来送请帖的山本条太郎,他的内心在激烈地挣扎。他何尝不知道倭国人的算盘 —— 他们想要的是在华的特权,是闽省丰富的矿产和铁路的控制权,是将华夏变成他们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。但眼下的处境让他别无选择:金陵方面切断了闽省的财政拨款,军队的粮饷成了大问题;粤军在潮汕地区蠢蠢欲动,随时可能发起进攻;手下的部队人心惶惶,连军饷都快发不出来了,士气低落到了极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