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93章 暗流涌动:再次活跃起来的倭国(六)(第2页)
说到此处,他转身看向身后跟随的将领们,目光如炬,语气坚定而决绝:“但无论南方战事如何,有一点必须铭记 —— 绝不能让倭国人在大陆站稳脚跟!闽省那绵延千里的海岸线,是我华夏的天然屏障,更是祖宗留下的疆土。,w,z,s^k′b*o.o!k..¨c′o¨m/哪怕历经千难万险,这片土地,我们一寸都不能丢!”
1926 年的盛夏,闽海之上蒸腾的暑气里弥漫着令人窒息的肃杀气息。基隆港码头彻夜通明,探照灯刺破浓稠的夜色,将倭国运输船庞大的黑影投射在波光粼粼的海面。起重机发出刺耳的金属摩擦声,一箱箱倭式步枪与倭式重机枪沿着斜坡滑入船舱,成建制的倭军部队裹着墨绿色军装,踏着整齐的步伐登上甲板。这些从湾岛启程的钢铁洪流,如毒蛇般蜿蜒在湾岛海峡,船舷激起的浪花里翻涌着侵略的野心。
与此同时,厦门对岸的漳州军营中,汪晶畏部队正在经历一场脱胎换骨的蜕变。军工厂的烟囱日夜不息,新出厂的日式钢盔在阳光下泛着冷冽的光泽,士兵们换掉破旧的灰布军装,换上笔挺的昭五式军服。他们手持崭新的友坂步枪,在教官尖锐的哨声中反复演练刺刀拼杀。沿着海岸线,钢筋混凝土碉堡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,战壕蜿蜒数公里,机枪阵地的伪装网下,黑洞洞的枪口首指海峡对岸。
而在数百公里外的金陵,常凯申的作战室里,巨大的军用地图铺满整面墙壁。红蓝铅笔勾勒的箭头如蛛网般交错,参谋们正将一面面小旗插向闽省边境。随着一声令下,一列列火车满载着中央军士兵,汽笛长鸣着向闽赣边界疾驰而去。公路上,军车扬起漫天黄尘,装甲车的履带碾过乡间小道,将沿途的宁静彻底碾碎。
战火的阴霾笼罩着南方大地,闽都的渔船被迫停航,泉州的商号纷纷关门,百姓们扶老携幼,在枪林弹雨中颠沛流离。街头巷尾,随处可见背井离乡的难民,他们蓬头垢面,眼神中充满恐惧与绝望。外国势力的介入,让这场即将爆发的大战不再是简单的内部纷争,而是成为了各方势力角逐的修罗场,无数无辜的生命,即将被卷入这股汹涌的暗流之中。
在遥远的白山黑水间,新华军的军工基地犹如一座永不眠息的钢铁堡垒。高耸的烟囱吞吐着滚滚浓烟,与天边的流云交织在一起,仿佛在向世人宣告着这里旺盛的生命力。厂房内,机床飞转,火星西溅,工人们三班倒,日夜奋战,只为锻造出最精良的武器装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