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45章 半路跳出两个“搅屎棍”(上)
1927 年 8 月的华夏大地,硝烟散尽,阳光洒在刚从战火中复苏的土地上。\s\h~e′n*n\v~f\u+.\c.o?m+随着菲猴国和越猴国战场上的最后一声枪响落下,新华军彻底结束了对日作战,这场历时数年的战争终于画上了句号。广袤的东亚和东南亚大地上,新华军的旗帜迎风飘扬,象征着胜利与新生。新华军开始进入大规模的休整期,将士们放下武器,有的返回故乡与亲人团聚,有的则留在驻地进行休整和训练,等待着新的任务。与此同时,建-国事宜也被提上了日程,各项准备工作有条不紊地展开。
蒸腾的暑气裹挟着硝烟余味,在华夏大地上空盘旋。菲猴国绿松岛的焦土上,弹壳堆积成银色山丘;越猴国梅工河畔,最后一缕硝烟正被热带季风吹散。当新华军侦察兵在富国岛海滩竖起界碑时,历时五载的对日战争终于落下帷幕 —— 这场从松花江畔烧到赤道雨林的惨烈厮杀,在整个亚洲画上了终结符。
八千里战旗如赤色云霞,自满洲冰原绵延至马来半岛。新华军士兵们卸下满是弹痕的钢盔,在胜利的欢呼声中拥抱战友。?叁,叶¨屋. ¨免·沸+岳\黩,铁路线上,满载归乡战士的列车汽笛长鸣,车轮碾过钢轨的铿锵声,与站台上此起彼伏的哭喊声交织成独特的凯旋乐章;而更多的军人则选择留守军营,在新搭建的训练场上擦拭武器,将缴获的倭式步枪整齐码放,在沙盘前推演着未来可能发生的战局。
金陵临时政府大楼彻夜通明,制图员们在巨型地图上标注行政区划,经济学家们核算着战后重建预算,法学家们正逐字推敲《临时约法》条文。总统府前的广场上,工人们正在拆除旧政权的铜狮雕塑,取而代之的是尚未完工的华夏英烈纪念碑基座 —— 这尊以汉白玉雕刻的雕像,顶端的橄榄枝缠绕着步枪枪管,无声诉说着这个新生政权的光辉与期许。
在金陵的临时总统府内,章学良正与各位军政要员商议建-国的各项事宜。会议室里气氛庄重而热烈,大家围绕着国家的名称、国-旗、国-徽、政-治体制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。有人建议沿用 “华夏” 作为国名,有人则提议使用 “新华”,象征着新的开始;关于政-治体制,有人主张实行总统制,有人则倾向于议会制。-我*的¢书*城¢ -首`发·章学良认真听取着每个人的意见,不时提出自己的看法,整个会议充满了民主与务实的氛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