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56章 一触即溃的代英和高卢和出面调停的阿美利卡(三)(第2页)

 在民众的压力下,代英政-府不得不释放部分反战领袖,试图平息民愤。但这并没有阻止反战运动的蔓延,各大城市的游行示威此起彼伏,工厂罢工、学校罢课,整个国家陷入瘫痪状态。!d,a′k!a~i\t?a~.\c-o?m¨报纸上充斥着对政-府的批评和对战争的反思,一些曾经支持战争的媒体也开始转变立场。 

 与此同时,代英在东南亚的殖民统治也面临着严峻挑战。新华军陆军在海军的配合下,向代英殖民地发起猛烈进攻,当地的反英武装也趁机崛起,与新华军遥相呼应。代英殖民当局不断向国内求援,但政-府却无力增派兵力,只能眼睁睁看着殖民地一个个落入新华军手中。 

 高卢国的反应同样激烈,10 月 6 日傍晚,巴利的爱丽舍宫灯火通明。总统加斯东?杜梅格收到南海海战失败的消息后,立即召见了海军参谋长和内阁成员。当得知高卢海军的骄傲 “巴利” 号战列舰沉没,多艘战舰被击沉或俘虏时,总统瘫坐在椅子上,久久说不出话来。 

 “我们必须向全国人民解释这一切。” 总理颤抖着说。但如何向己经厌倦战争的民众解释这场惨败,成为摆在政-府面前的难题。当晚,高卢政-府发表了一份简短的声明,承认联合舰队在南海遭遇 “挫折”,但隐瞒了战败投降的事实。 

 然而纸包不住火,10 月 8 日,《巴利晚报》刊登了海战的详细报道,揭露了舰队投降的真相。报纸一经发售就被抢购一空,巴利市民群情激愤。数千名民众聚集在爱丽舍宫外,高呼 “打倒战争贩子”“总统辞职” 的口号。 

 高卢内阁连夜召开紧急会议,总统杜梅格提议辞职以平息民愤,但遭到部分内阁成员的反对。他们认为在这个关键时刻更换政-府会导致局势更加混乱。经过激烈争论,政-府决定采取两项措施:一是由海军部长引咎辞职,二是宣布暂停对东南亚的军事行动。 

 但这并没有平息民众的怒火,10 月 10 日,巴利爆发了更大规模的示威游行。学生、工人、市民涌上街头,与警察发生激烈冲突。示威者焚烧了总统的模拟像,冲击政-府大楼,整个巴利陷入一片混乱。其他城市也纷纷响应,里昂、马赛等地的罢工罢课运动如火如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