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74章 龙腾五年:新华帝国的跨越式发展与军事革新(六)

 除了航母战斗群,新华帝国海军还单独成立了五个潜艇大队,进一步强化了水下作战力量。,2¢c+y+x*s′w¨.′c?o`m~每个潜艇大队下辖三个潜艇中队,每个中队配备五艘潜艇,包括两艘小鲨鱼级潜艇和三艘 xxi 型潜艇,五个大队共拥有 75 艘潜艇,形成了强大的水下作战力量。 

 小鲨鱼级潜艇前文己有介绍,而 xxi 型潜艇则是一款更为先进的远洋潜艇。该级艇标准排水量 1621 吨,水下排水量 1819 吨,艇长 76.7 米,艇宽 6.6 米,吃水 5.3 米,水面最大航速 15.6 节,水下最大航速 17.2 节,续航力 11000 海里 / 10 节(水面)、140 海里 / 5 节(水下)。装备 6 具 533 毫米鱼雷发射管(首部),可携带 23 枚鱼雷,同时配备一门 20 毫米高射炮。 

 xxi 型潜艇采用了流线型艇体设计,水下机动性优异,配备了先进的通气管系统,能够在水下长时间潜航,隐蔽性大幅提升。艇上搭载了新型声呐系统与鱼雷火控系统,鱼雷攻击精度显著提高,是实施破交作战与远洋侦察的利器。 

 为保障潜艇部队的作战与训练,新华海军在沿海地区修建了 10 座大型潜艇基地,包括琴岛、连湾、思明州、港城等,每个基地都配备了完善的潜艇维修、补给与训练设施。·如!文+枉+ ~哽¢薪_最?筷_建立了专业的潜艇学院,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潜艇指挥官与技术人员,学员需经过严格的理论学习与实艇训练才能上岗,确保具备在复杂环境下的作战能力。 

 潜艇部队的训练极为严苛,每年进行不少于 6 个月的海上训练,包括远航训练、反潜训练、鱼雷攻击训练等科目。在 1933 年的远洋训练中,一支潜艇中队成功完成了为期三个月的跨太平洋航行,展示了新华海军潜艇部队强大的远洋作战能力。 

 这五年间,新华海军的发展并非孤立的装备更新,而是伴随着作战理念、编制体制与人才培养的全面革新。海军高层提出了 “远洋制海、以空制海” 的战略思想,将航母战斗群视为夺取制海权的核心力量,强调各兵种之间的协同作战。为此,海军建立了完善的联合指挥体系,通过数据链将航母、护航舰艇、舰载机与潜艇连接成一个有机整体,实现了情报共享、指挥协同与火力协同。 

 在人才培养方面,新华海军学院进行了课程改革,增设了航母作战、舰载机运用、电子对抗等新型课程,培养了一批既懂技术又懂战术的复合型人才。同时,海军还注重与国外先进海军的交流与合作,派遣军官赴汉斯国、阿美利卡等国家的海军进行技术与战术理念的交流,吸收借鉴其成功经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