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9章 陈淑娥的革命觉悟(第2页)

 “接下来,如果伤口在关节部位,包扎的时候要注意关节的活动。比如这里。” 

 孙钰青指着模拟布料上的“关节伤口”,调整了一下绷带的缠绕方式, 

 “要让绷带随着关节的弯曲而有一定的弹性,不能束缚住关节的活动,否则会影响伤员的行动能力。” 

 包扎完“伤口”,孙钰青又拿起一瓶药膏,说道:“对于一些擦伤或者小伤口,消毒后可以涂抹一些这种药膏,能促进伤口愈合。′1+4?k,a^n?s?h*u/._c!o~m?涂抹的时候要均匀,薄薄的一层就可以。” 

 他挤出一点药膏,轻轻涂抹在另一个模拟的小伤口上,然后让陈淑娥也试着涂抹。 

 陈淑娥小心翼翼地挤出药膏,按照孙钰青的示范,轻轻涂抹在“伤口”上。孙钰青在一旁仔细看着,不时点点头:“对,就是这样,动作很稳。” 

 在教学过程中,孙钰青还会时不时地用一些实际案例来加深陈淑娥的理解。 

 “我之前救治过一位战士,他的腿部被弹片划伤,伤口很深,里面有很多泥土和杂物。当时情况紧急,我们先用干净的布简单按压止血,然后迅速清理伤口,用碘酒消毒,再进行包扎。” 

 “但因为伤口感染比较严重,后来还需要每天换药,密切观察伤口的愈合情况。所以,在战场上,每一个步骤都不能马虎,任何一个小疏忽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。” 

 随着时间的推移,陈淑娥对包扎和简单伤口处理的技巧越来越熟练。孙钰青看着陈淑娥认真学习的模样,心中感到无比欣慰。 

 “淑娥,你学得很快,己经掌握了基本的包扎技巧。接下来,我们再学习一些其他的医疗知识,比如如何判断伤员是否骨折,以及骨折后的简单固定方法。” 

 孙钰青拿起两根小木棍和一些布条,继续讲解:“如果发现伤员受伤部位肿胀、疼痛剧烈,不能正常活动,很可能是骨折了。这时候,我们要尽快进行固定,防止骨折部位移动,加重伤势。”他拿起一根小木棍,放在模拟的“骨折手臂”外侧,然后用布条将小木棍和“手臂”绑在一起,边绑边说: 

 “固定的时候,要在骨折部位的上下两端都进行绑扎,注意不要绑得太紧,要能伸进一根手指为宜,这样既能固定住骨折部位,又不会影响血液循环。” 

 陈淑娥全神贯注地学习着,她的眼神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。在这个并不宽敞的床边,孙钰青耐心地教,陈淑娥认真地学,两人沉浸在医学知识的传递与交流中。 

 他们深知,每多掌握一项医疗技能,就能在战场上多挽救一条生命,为西路军的战友们多增添一份希望。 

 时间在专注的学习中悄然流逝,不知不觉,己经过去了许久。陈淑娥在孙钰青的教导下,学到了许多实用的医学救援知识和技能。 

 她看着自己包扎的“伤口”,心中充满了成就感。而孙钰青看着陈淑娥的进步,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。 

 在这战火纷飞的岁月里,他们不仅在彼此的陪伴中找到了温暖与力量,更通过知识的传承,为西路军的未来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