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九章 奠基之日,血沃新土(第2页)

 开门的,正是李卫东。 

 看到江卫国,他愣住了,眼神里满是戒备。 

 “江同志?你……有事?” 

 “来看看老人家。” 

 江卫国脸上,带着一种老友般的、和煦的微笑。 

 他走进屋,一股浓重的中药味扑面而来。 

 里屋的床上,躺着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太太,正因为腿疼而发出压抑的呻吟。 

 江卫国没有提任何关于批条的事。 

 他只是走到床边,仔细看了看老太太那双已经有些变形的膝盖,又问了问她的日常饮食和起居。 

 然后,他从那个黑色的布包里,拿出了一样东西。′m¨z!j+g?y¢n′y,.?c*o′m` 

 那不是药。 

 而是一张画得无比精细的图纸。 

 “李队长,弟妹,” 

 他对着李卫东和他那同样满面愁容的妻子说道,“老人家这是陈年风湿,寒气入骨。光靠吃药,是断不了根的。病根,在这张床上。” 

 他将图纸展开。 

 那上面,画着一个经过改造的、东北样式的火炕结构图。 

 图纸的旁边,用蝇头小楷,密密麻麻地标注着各种尺寸,甚至连烟道的走向、炉口的设计、不同季节烧火的频率,都写得清清楚楚。 

 “这是……火炕?” 

 李卫东夫妇都愣住了。 

 “是,也不是。” 

 江卫国解释道,“这叫‘三七分阳火炕’。炕面用青砖和黄泥,混着硫磺粉和干艾草末重新砌。烟道要走‘回龙道’,保证热气能均匀地散到整张炕面。最关键的,是这个。” 

 他指着图纸上一个特殊的设计――在火炕的侧面,有一个可以打开的小门,里面是一个用瓦片隔开的、独立的空间。 

 “这里,是药熏仓。把祛风湿、通经络的草药包放在这里,不用吃,只用烧炕时产生的热气去蒸腾。药气会顺着炕面的缝隙,一点一点地,渗进老人家的身体里。温火除根,润物无声。” 

 李卫东夫妇彻底听傻了。 

 他们从未想过,一个看似简单的土炕,里面竟然还有如此精妙、如此科学的门道! 

 这哪里是什么乡下土方,这分明就是一整套系统性的、闻所未闻的理疗方案! 

 江卫国将图纸,连同另一张写满了各种草药配比和注意事项的方子,一同放在了桌上。 

 “我救不了老人家,但我或许,能让她在这个冬天,睡个好觉。” 

 他说完,便起身告辞,没有提一句自己的难处,没有要一分钱的好处。 

 李卫东看着那张图纸,又看着江卫国那坦荡离去的背影,这个在刑侦一线流血流汗、从不信鬼神的汉子,第一次,从心底里,对眼前这个神秘的老人,生出了一种难以言喻的、混杂着感激与敬畏的复杂情感。 

 …… 

 三天后,一辆满载着优质红砖的卡车,停在了“建国食品厂”的工地门口。 

 物资局那个曾经出言不逊的小干部,亲自押车,满脸堆笑地跑到苏秀云面前,点头哈腰。 

 “苏厂长!您看,这批砖,都是咱们局里最好的!您要的水泥和钢筋,刘科长也亲自去市里给您协调了,保证明天就到!” 

 苏秀云还没反应过来,就看到不远处,李卫东正穿着便衣,靠在一棵大树下,远远地,对着她,意味深长地点了点头,然后转身离去。 

 苏秀云瞬间明白了。 

 她看着眼前这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的小干部,第一次,学着公公的样子,脸上露出一种客气而又疏远的笑容。 

 “辛苦了,同志。” 

 建厂最大的难题,就这么被江卫国用一张图纸,轻而易举地,化解于无形。 

 然而,麻烦,总是在你意想不到的时候,从另一个方向袭来。 

 这天下午,工地上,正当工人们热火朝天地砌墙时,一伙由王宝财手下那些失业的、地痞流氓组成的队伍,摇摇晃晃地走了过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