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十三章 灶膛人间,一滴水见尘世心(第3页)
他又叫来了孟山。
“去找城里最好的玻璃厂,定制最小、最朴素的玻璃瓶。再去找印刷厂,印最简单的牛皮纸标签。”
江卫国的指令,清晰而又明确,“标签上,就写三个字【淑芬酱】。旁边再印一行小字:‘献给所有为家操劳的女人’。”
没有华丽的辞藻,没有虚假的宣传。
他要的,就是这种极致的质朴,极致的真实。
当第一批一百瓶【淑芬酱】,被封装完毕,摆放在仓库的货架上时。
孟山看着那些其貌不扬的、土得掉渣的瓶子,又想起从眼线那里听来的、关于香港那边已经开始设计“烫金龙凤”包装的【玉琼浆】,第一次,对他老板的决策,产生了一丝动摇。
“老板,这……能卖得出去吗?”
江卫国没有回答他。
他只是拿起一瓶【淑芬酱】,走到了工厂门口。
彼时,正值中午。
工人们和附近村里的村民,正三三两两地,啃着从家里带来的、冰冷干硬的窝窝头和黑面馒头。
江建过拧开瓶盖,用一根筷子,给每个人的馒头上,都抹上了一点点红得像火一样的辣酱。
“大伙儿尝尝,我们厂,自己做的。”
起初,大家还有些迟疑。
但当第一个人,将那抹着辣酱的馒头送入口中时,他整个人都僵住了。
然后,他便像被按下了快进键,三口两口,就将一个拳头大的馒头,狼吞虎咽地吞了下去,连嘴角的酱料都舔得干干净净,然后眼巴巴地,看着江卫国手里的瓶子。
一个,两个,三个……
所有尝过的人,都用最直接、最原始的行动,表达了他们对这个味道的认可。
江卫国笑了。
他对孟山说:“我们不进商店,也不进供销社。腊月二十八,县里城隍庙有新年庙会。你去跟庙祝说,我们‘建国厂’,要在庙会正门口,搭个台子,不卖东西。”
“我们就熬两大锅热气腾腾的白米粥,蒸一万个白白胖胖的大馒头。从早到晚,免费请全县的老百姓,尝一口,这家的味道。”
也就在江卫国决定,要用这种最接地气、最有人情味的方式,打响第一枪的同时,一架从香港起飞的货运包机,平稳地,降落在了省城的机场。
飞机上,装载着第一批共计一千瓶,用最精美的、雕刻着暗纹的琉璃瓶封装,贴着烫金繁体字和英文标签,被命名为【玉琼浆·天厨贡品】的、顶级的、调味酱。
林晚秋穿着一身香奈儿的套裙,亲自到机场接机。
她看着那些如同艺术品般的瓶子,脸上露出了胜利者般的、优雅而又残忍的微笑。
她知道,她和江卫国之间,那场关于“味道”的战争,即将,正式打响。
而她,已经占据了天空。
那个男人,却还傻傻地,守着他的灶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