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十五章 阳谋为盾,一纸公文镇鬼神

 第三十五章 阳谋为盾,一纸公文镇鬼神 

 城隍庙那场不卖酱、只送粥的“傻事”,像一根被点燃的、最朴素的引线,在一夜之间,引爆了整座县城。/$兰?兰÷|文*学? )?)免?d·费+{阅?t读-: 

 【淑芬酱】火了。 

 火得一塌糊涂,火得莫名其妙。 

 它没有上报纸,没有上广播,更没有【玉琼浆】那般由省领导和洋人站台的赫赫声威。 

 它的火,是一种最原始、最有人情味的火。 

 是清晨去上班的工人,在街头巷尾的口耳相传;是傍晚归家的主妇,在饭桌上带着回味的家长里短。 

 “哎,你尝了没?城东那个建国厂做的【淑芬酱】,绝了!” 

 “可不是嘛!那味儿,跟我娘做的一模一样!我昨天就着它,干了三个大馒头!” 

 “听说那厂长,就是原来江家那个受气的小媳妇,叫苏秀云的。这女人,不简单啊!” 

 口碑,像无形的潮水,一波一波地,涌向了城郊那座刚刚落成的、沉默的工厂。 

 从庙会结束的第二天起,工厂的大铁门外,就自发地排起了长队。 

 人们提着篮子,揣着零钱,不为别的,就为了能买上一瓶那“有家里味道”的辣酱。 

 江建国没有趁机涨价,依旧是最低的成本价。 

 他让苏秀云带着村里那几个手脚麻利的妇人,每天就生产固定的数量,卖完就关门。 

 他似乎一点也不急着赚钱,更像是在享受这种被“需要”的感觉。 

 工厂里,机器没有轰鸣,只有妇人们“当当当”的、富有节奏的剁菜声,和她们偶尔传出的、压抑不住的笑声。 

 这座由江建国一手建立的堡垒,第一次,有了真正的人间烟火气。 

 然而,江建国比谁都清楚,灶膛里的火,烧得越旺,就越容易引来想泼冷水的鬼。 

 他等的“鬼”,在第五天,如期而至。 

 三辆漆着“卫生监督”和“工商管理”字样的吉普车,带着一股不容置喙的官方气场,直接开到了工厂门口,堵住了所有前来排队的百姓。 

 车上下来了七八个穿着制服、手拿公文夹的干部。 

 为首的,是县卫生局的副局长,一个姓周的、戴着金丝眼镜、表情严肃得像块铁板的中年男人。 

 “这里谁是负责人?” 

 周副局长推了推眼镜,声音冰冷,不带一丝感情。 

 苏秀云正在门口维持秩序,看到这阵仗,心里一慌,但还是硬着头皮迎了上去:“同志,我……我是这里的厂长,苏秀云。” 

 周副局长上下打量了她一眼,眼神里充满了轻蔑和不信任。 

 他晃了晃手里的文件夹,用一种宣判般的口吻说道:“苏秀云同志,我们是县卫生局和工商局的联合检查组。接到群众举报,你们‘建国食品厂’,涉嫌无证生产、卫生条件不达标、超范围经营!现在,我们要依法对你们的生产车间、仓库、原材料进行全面查封检查!在检查结果出来之前,所有生产和销售活动,必须立即停止!” 

 “轰!” 

 这番话,如同一道晴天霹雳,炸响在所有排队的百姓和工厂的工人耳中。 

 查封? 

 停产? 

 这厂子才刚开几天,怎么就…… 

 苏秀云的脸,“刷”的一下白了。 

 她知道,林晚秋的反击,来了。 

 而且来得如此之快,如此之狠,直指要害! 

 她想争辩,想拿出乡里盖章的批文,可是在对方那“依法办事”的强大气场下,她所有的语言,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。 

 就在她手足无措,几乎要被这股压力压垮之际,一只宽厚的大手,轻轻地,按在了她的肩膀上。 

 是江建国。 

 他不知何时,已经走到了她的身旁。u?三(¤叶_屋¤ ′@更\ˉ-新?=+最?>快÷t 

 “周局长,各位领导,欢迎,欢迎啊!” 

 江建国脸上,没有丝毫的慌乱,反而堆满了最热情、最诚挚的笑容,仿佛来的不是查封组,而是前来视察的中央领导。 

 他对着周围的工人和百姓,大声地、中气十足地喊道:“大伙儿都让一让!都让一让!政府的领导,是来关心我们,指导我们工作的!这是大好事!我们热烈欢迎!” 

 他这一嗓子,直接把周副局长准备好的一肚子官腔,给堵了回去。 

 周副局长皱了皱眉,他最讨厌的,就是这种把事情闹大,试图用“民意”来对抗“王法”的刁民。 

 “江建国同志,请你配合我们的工作!” 

 他加重了语气。 

 “配合!一定配合!” 

 江建国笑得更灿烂了,“我们不仅要配合,还要向各位领导,汇报一下我们厂最近的工作成果!” 

 他没有去拿什么营业执照,也没有去解释卫生问题。 

 他只是转身,从苏秀云一直死死抱着的那个布包里,拿出了一份文件。 

 那不是申请报告,也不是营业执照。 

 那是一份装订得整整齐齐的、抬头写着“关于成立‘江家村妇女再就业及军烈属帮扶生产试点’的倡议书”的红头文件。 

 文件的落款处,没有工商局的章,也没有卫生局的章。 

 而是三个让周副局长眼皮狂跳的、鲜红的印章:【江家村村民委员会】【县妇女联合会】【县拥军优属办公室】,“周局长,您可能有点误会。” 

 江建国将那份文件,恭恭敬敬地,递到了周副局长的面前,脸上的笑容憨厚而又真诚,“我们这个厂,它首先不是一个以盈利为目的的‘企业’。” 

 “它是一个……试点。” 

 “是我们江家村,在乡、县妇联和拥军办的共同指导下,为了解决村里妇女同志就业难、以及照顾好我们村那几户军烈属家庭的实际生活困难,而成立的一个‘来料加工’式的、带有社会福利性质的……生产互助小组。” 

 他指了指正在旁边紧张观望的、那些朴素的农村妇女:“她们,不是我的工人。她们是这个‘互助小组’的主人。而我,江建国,只是一个受村委会聘请的、负责提供一点微不足道的技术支持的、退休老农民。” 

 他又指了指苏秀云:“她,苏秀云同志,也不是什么厂长。她是咱们县妇联刚刚树立的‘妇女自强标兵’,是这个互助小组的带头人。” 

 最后,他话锋一转,用一种充满了自豪和光荣的语气说道:“我们生产的【淑芬酱】,也不是商品。它是我们这个‘试点’,向社会各界汇报思想、展示成果的‘作品’!我们之所以进行小范围的‘有偿试吃’,是为了筹集资金,好在过年的时候,给村里的军烈属和五保户们,送去年货,送去组织上的温暖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