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4章 一册神魔录(第2页)

江建国问道。

“铁西区,重工南路,‘大海废品收购站’。”

路承舟的语气里,透着一股难以言喻的酸楚,“他现在,靠收废铁过活。”

曾经降服铁水的神只,如今却在废铁堆里讨生活。

这世间,再没有比这更残酷的黑色幽默了。

“下一个。”

江建国的表情没有变化,仿佛早已预料到这些神魔的潦倒归宿。

“赵立本,‘淬火王’。”

路承舟翻到了笔记本的第二页,“热处理车间,他是定海神针。咱们国家的坦克前装甲,最早的淬火工艺就是他定的。他淬出来的零件,你用金相显微镜去看,那马氏体的晶体结构,比教科书上的示意图还漂亮。他不用仪器,拿个小锤,在零件上轻轻一敲,光听回声,就能判断出这块钢,‘熟’到了几分火候。”

“老赵啊……”

丁建中叹了口气,“他是个老好人,可惜,命不好。唯一的儿子,前几年得了重病,为了凑钱,他把家里祖传的房子都卖了,还欠了一屁股债。现在,应该是在给某个私人的小作坊,打零工吧。”

江建国拿起酒瓶,沉默地,为每个人的碗里,又续上了酒。

他没有说一句安慰的话,也没有发表任何感慨。

他只是静静地听着,像一个最耐心的猎手,在脑海中,一笔一画地,勾勒出每一个猎物的样貌、习性,以及他们内心最深处的伤口。

路承舟的手指,在那本神魔录上,一个一个地滑过。

“镗工‘陈一刀’,他能把炮管的内膛线,镗得比女人的头发还光滑。”

“铣工‘鬼手张’,能在三毫米厚的钢板上,铣出清明上河图。”

“铆工‘震天雷’,他带的班组,当年铆接的潜艇耐压壳,下潜到极限深度,连一滴水都不渗……”

一个又一个震耳欲聋的名字,一段又一段堪称传奇的事迹,从路承舟那冷静的口中,缓缓流出。

而与之相伴的,却是丁建中、刘福生他们,一句句令人心头发堵的、关于这些传奇人物潦倒现状的补充。

卖烤地瓜的“磨工宗师”。

在澡堂子搓背的“钣金大拿”。

回乡下养猪的“特级锻工”。

这本笔记上记录的,哪里是什么技术工人的名单。

这分明是一整座,被时代活埋了的,工业文明的兵马俑坑!

当路承舟念完最后一个名字,饭馆里,陷入了长久的沉默。

桌上的饭菜已经冷了,可每个人心里的那团火,却被烧得越来越旺。

那火焰里,有愤怒,有不甘,有惋惜,更有即将喷薄而出的、滔天的豪情。

“路总工,”

江建国终于开口,他的声音沙哑,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断,“这七十二个人,我要了。一个,都不能少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