被儿女冻死后,窝囊老爹重生了日更三万
第83章 洪炉的呼吸(第2页)
这是一种极度危险的操作。
过快的升温,极有可能导致炉壁耐火材料因热应力不均而开裂,甚至引发爆炸。
然而,孙大海的脸上,却看不到一丝一毫的紧张。
他只是死死地盯着观察孔里那片白得刺眼的光芒,鼻翼翕动,像是在嗅探着某种只有他才能感知的、来自火焰深处的气息。
时间表上,只给了他一个小时的烘炉时间。
按照常规操作,这仅仅够将炉膛温度将将提升到安全熔炼线。
可路承舟的图纸上,对铁水的初始温度有着近乎变态的要求。
他必须在这一小时内,将炉内温度推到一个远超常规的峰值。
他是在用自己的经验和胆魄,与时间和物理定律进行一场疯狂的豪赌。
与这片狂暴的战场遥相呼应的,是另一片极致的宁静。
赵立本坐在他的电炉前,姿态像个入定的老僧。
他的全部心神,都凝聚在那块被临时固定在木板上的微安电流表上。
那根纤细的黑色指针,就是他刚刚获得的“新眼睛”,是他用来洞察一千摄氏度高温世界的唯一探针。
他的动作轻柔而精准。
他打开炉门一道微小的缝隙,用一根长长的铁钳,将一小块铅锭,小心翼翼地送入炉膛深处。
随即,他迅速关上炉门,目光重新锁定在那根指针上。
指针,正在以一种肉眼可见却又无比平稳的速度,向右偏转。
他的呼吸,几乎停止了。
当那块铅锭在炉膛内由固态转为液态的瞬间,其比热容会发生一个微小的突变,从而导致炉内的热量吸收速率产生一次极其细微的波动。
这个波动,会立刻通过那根简陋的热电偶,转化为电流信号的瞬间迟滞。
那根平稳移动的指针,会停顿。
哪怕只有零点几秒。
赵立本要捕捉的,就是那稍纵即逝的停顿。
他手中的铅笔,悬停在黑板上那条手绘的曲线上方,笔尖因过度用力而微微颤抖。
他的额头,渗出了细密的汗珠。
这比他过去几十年里任何一次“观火”都要紧张。
因为他对抗的,不再是模糊的经验,而是冰冷的、不容置喙的物理法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