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6章 模具的考验(第2页)

他指向车间中央那早已准备就绪的、巨大的砂箱,语气里充满了工程师特有的、对失控的焦虑。

那里,静静地躺着他们耗费了无数心血才制作完成的、发动机缸体的整体砂型。

那不仅仅是一个模具,更像是一座用砂砾构建的、结构异常复杂的地下迷宫。

铁水必须像温顺的河流,精准地流过其中的每一条水道,填满每一个腔体,才能最终孕育出合格的铸件。

太热,铸件会毁于内伤。

太冷,铁水则会半路凝固,形成致命的“浇不足”缺陷,整座“迷宫”都将功亏一篑。

时间,再一次露出了它狰狞的獠牙。

这一次,它不再是追赶者,而是化作了一道无形的、正在飞速缩小的牢笼。

他们必须在那牢笼彻底闭合之前,找到那个唯一的、稍纵即逝的逃生之门。

“赵师傅!”

江建国没有理会路承舟的焦灼,而是猛地转向另一端,“你的眼睛,现在借给孙师傅用一下!”

正在全神贯注标定自己那条曲线的赵立本猛地一愣,随即瞬间明白了江建国的意思。

他那台简陋的电阻炉,此刻已经成了一个全车间最精准的“温度计”。

赵立本没有任何犹豫,立刻抓起他那本写满了数据的笔记,快步跑了过来。

他不敢靠近铁水包,只是远远地站着,目光在那包亮得晃眼的铁水和自己那台电炉的炉口光芒之间,飞快地来回比对着。

那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光。

一种狂野而磅礴,一种内敛而精准。

赵立本的额头,瞬间渗出了细密的汗珠。

用肉眼去比对两种光源的色谱,从而估算出上千度的高温,这已经不是技术,而是艺术,甚至近乎于玄学!

“颜色……太白了,白中带青……”

赵立本的声音干涩而紧张,“比我炉子里一千三百度的锡钢,还要亮得多……一千五百二十度?不,可能是一千五百三十度……”

他的每一次报价,都像是在进行一场无比艰难的心理斗争。

路承舟则迅速在脑海中建立起一个冷却模型,他一边听着赵立本的报数,一边在心里飞快地计算着。

铁水包的比热容、散热面积、当前的环境温度、空气流动速度……

无数个变量在他的大脑中疯狂交织、碰撞。

“不行!”

他猛地抬起头,眼中满是血丝,“自然冷却太慢了!等温度降到合适的区间,黄花菜都凉了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