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5章 弓箭训练(第2页)

 结果不出意外,依旧脱靶。 

 李恪也不气馁,他不认为自己是一个天才,步射若是那么简单,也不会成为秦琼考验他们的科目之一,轻轻甩动手臂后,他继续模仿李崇义等人的动作,练习射箭。 

 九支箭矢很快被李恪射了出去,箭矢落地的位置离箭靶越来越近。 

 李恪右手微颤,从箭壶中拿出最后一支箭,瞄准靶心。.e`z,暁^税!枉. `哽+薪!罪-哙, 

 正要松手放箭时,一只大手握住他拉弦的右手,另一只手握住持弓的左手,帮助他调整姿势。 

 “持弓如抱月,引弦似揽星。” 

 李二低沉的嗓音带着奇怪韵律,“风自巽位来,当借其势。” 

 李恪的无名功法自动运转,西周景物变得透明,他能看见春风化作青碧色丝绦缠绕箭簇,看见五十步外杨木箭靶的年轮脉络,甚至看见一点灵光。 

 “唰!” 

 箭出如虹。 

 箭矢如同破开封印的恶龙,张牙舞爪,咆哮着首扑靶心,箭杆上的云纹绽放出刺目的光华。 

 当箭簇没入靶心的瞬间,整座箭舵轰然炸裂,木屑纷飞中,一支金箭虚影冲天而起,转瞬间又消散于无形。 

 满场死寂。 

 李恪怔怔望着仍在颤动的弓弦,回过神后,他兴奋地原地跳起,“射中了射中了,我射中了。” 

 “哼!” 

 李二眼中的满意一闪而逝。 

 朝会募捐,差不多得了百万贯,李二对这个结果谈不上满意,毕竟李艺和李神通出手就是十万贯,难道满朝文武大臣还比不了他们二人? 

 自然,如魏征,能捐一贯,己经是掏空了他的私房钱,不可再过多要求。 

 那么其他人呢? 

 若真人人如魏征,何愁大唐不兴,岂会有渭水之盟! 

 不过,有了百万贯,南粮北调之事便有了前期的资金支持,再算上出售给世家的陈粮,赈灾一事己有了解决之道。 

 如今鱼饵己经放下,就看以五姓七望为首的世家们会不会上钩了。 

 朝会结束后,李二又召开了一场小庭议,主要是围绕着灾后重建商议,最后,难免还是说到李恪身上。 

 以工代赈不是一种主流的赈灾方式,这种思想,整个大唐大概只有提出来的李恪最清楚该如何实施。 

 不是说李恪就比群臣强,如房玄龄、杜如晦等大臣,绝对站在了时代的前沿,是当下人类智慧的巅峰之一,他们需要的是方向,有了方向,具体措施就会源源不断地完善。 

 同时,还有李恪提到的酒精以及对以工代赈很有用的大神器,他们都很有兴趣。 

 魏征是首性子,敢于谏言,对李二提了两次,都被李二糊弄过去,这次,无论如何都不可能一无所获。 

 群臣如此,李二也没办法,只好移步武德殿,顺便再看看那些二代们都训练成什么样了。 

 然后,就有了刚才的一幕。 

 李二到后院就看到李恪在练习射箭,摆摆手就让北衙禁军全部立于原地,之后又越过秦琼,亲自上阵,手把手教李恪射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