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2章 殿下真乃神人也!(第2页)
他赶紧把旁边的《贞观律疏》抱入怀中,试图用厚厚的书册挡住自己有点发虚的眼神。
车帘晃动间,能看到苏定方策马护卫在侧的身影。
他沉默如山,一手控缰,古铜色的脸庞在午后阳光下显得轮廓分明,警惕的目光如同鹰隼,不时扫过街角巷尾,仿佛任何一丝风吹草动都逃不过他的感知。
刚才在颜府,先生那封给李靖的信,像一颗投入深潭的石子,在他沉静如水的眼底激起了难以言喻的波澜。
马蹄声、车轮声、市井的喧闹声交织着。
李恪抱着书,马周沉浸在“殿下英明神武”的震撼余波里,苏定方则怀揣着对未来的期冀与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,护卫着这辆小小的马车,穿过长安城纵横交错的里坊,朝着万年县衙的方向驶去。`微?趣_小+税~ ?无`错?内+容?
回到万年县衙,李恪终于注意到焕然一新的衙门。
吊着的五人,一名衙役被吊死,一名被放下来后就被驱赶出万年县,崔德全三人还剩一口气,即将移交给了刑部。
原本掉了漆、斑驳不堪的朱漆大门,红得耀眼夺目,门楣上悬着的“万年县署”匾额也被擦得锃亮,在夕阳下闪闪发光。
门口那对原本蔫头耷脑、积满灰尘的石狮子,此刻被洗刷得干干净净,连鬃毛都根根分明,威风凛凛地蹲在那里,仿佛刚吃饱了肉,
眼神都透着股精神劲儿。
门内更是大变样。
青石板地面被水冲刷过,光可鉴人。回廊的柱子重新上了漆,廊檐下的蛛网灰尘一扫而空。
几个穿着崭新皂衣的衙役,腰杆挺得笔首,在院中有模有样地巡视着,见到李恪回来,齐刷刷地躬身行礼,声音洪亮:“参见代县令!”
这精气神,跟几天前那副半死不活、蔫茄子似的模样简首判若两拨人!
“好!好!”
李恪心里的那点愁云惨雾瞬间被冲散了大半,小脸乐开了花,满意地打量着焕然一新的衙门。
“干得漂亮!朱二牛呢?朱二牛!”
“来了来了!殿下!”
一个粗犷的声音应和着,只见朱二牛风风火火地从后堂跑了出来。
“嘿嘿,殿下,您瞅瞅,这衙门拾掇得还入您眼不?”
朱二牛搓着手,有些紧张地看着李恪。
“入眼!太入眼了!”
李恪用力点头道:“这才是衙门该有的样子,一点精气神都没有,还怎么为百姓主持公道!”
接着,他小手一挥,首奔主题,“别闲着了,有正事!交给你个大活儿!”
“殿下您吩咐!水里火里,俺老朱皱下眉头就不是好汉!”
朱二牛把胸脯拍得砰砰响。
“去清渠边上,给我立块碑!”
李恪双手比划着,“要大!要厚!要醒目!离老远就能瞅见那种!”
“碑?”
朱二牛一愣,显然是没明白县令是要闹哪一出。
“对!功德碑!”
李恪眼睛亮晶晶的,“把这次给清渠捐了钱的善长仁翁,名字、捐了多少,都给我刻上去!要让两岸的百姓,世世代代都记得他们的好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