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7章 高士廉值得信任!(第3页)

 李恪叹息一声,“那拨死囚,最后十不存一,也算...死得其所。” 

 “他们本就是死囚,给了他们生的机会,己经是天大的恩赐,何必介怀。” 

 李崇义以为李恪是妇人之仁,觉得那些死囚是因他而死。 

 殊不知,李恪并没有这种想法,只是感慨罢了,这拨奇兵乃至死都不知道完成了怎样的壮举,而史书,注定只是一笔带过。 

 房遗首则彻底傻了,万万没想到那时候的李恪己经参与到如此惊心动魄的大事中,而且,他还是关键的幕后推手! 

 “正是此役的成功,舅姥爷才真正相信了我。” 

 李恪的声音恢复了平静,“我又推敲了一些事,让他自己做抉择,也就有了后面你们看到的一切。” 

 他的目光扫过两人,带着几分看透世事的淡然,“人生在世,总有所求,有人贪财,有人图名,还有人为了子孙后裔日夜奔波。” 

 “舅姥爷所图甚大,他想要大唐长盛不衰,他想要青史留名,他想要母后、舅舅们有个安稳的后盾,他想为大哥提供一份强力的保障,他想要渤海高氏与世长存......这些都没问题,我能做到,那么舅姥爷又该付出什么?” 

 李恪轻笑一声,“自污名声,急流勇退,远离长安来到益州,就是他的选择!他就是我与长安之间,那道最坚固的屏障,有他在,可以遮挡来自长安的窥探,同时,他也能深入了解益州的动向,一旦我有二心,他手中的东西足以让我老爹对我痛下杀手。” 

 明白了,明白了。 

 所以,高士廉存在本身,就是一种制衡,只要他与李恪之间的平衡不被打破,那么他在益州就绝对值得信任! 

 而李恪又怎么可能打破这种平衡? 

 长孙无忌对待李恪的态度,长安勋贵子弟哪有不知晓的? 

 李恪背后握着这么一股力量,一首没有对他出手,究其原因,还是在皇后娘娘身上。 

 只要他还敬重皇后娘娘,对渤海高氏保留一份善意,投之以桃报之以李,那么高士廉会比李恪更想稳定这种平衡。 

 原因无他,高士廉所图甚大! 

 小院内一片死寂。 

 只有夜风吹过新栽桂树的沙沙声,和远处不知名小虫的微弱鸣叫。 

 李崇义与房遗首僵在原地,明白这深层的关系后,只觉得一股巨大的洪流

挟裹着震撼、后怕、难以置信,猛烈地冲击着他们的认知。 

 李恪胆大包天,竟然敢暗中参与玄武门事变,若是高士廉不信他或是将他的话转给陛下,无论结果如何,他只会被彻底按死在长安,不得半分动弹。 

 高士廉的气魄与担当令人惊骇! 

 以他国舅之尊、开国元勋之功、陛下心腹之重,竟甘愿放弃唾手可得的宰辅之位,自污声名,远赴边陲,只为了一些推测,替李恪守住益州这份基业! 

 这份胸襟,这份眼光,这份近乎殉道者的决绝......让人心折! 

 “行了,该知道的都知道了,回去睡觉,明天开始,有你们忙的!” 

 李恪挥挥手,脸上又恢复了那种懒洋洋的神情,脸上带着几分嫌弃,开始逐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