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9章 要想富,先修路(第3页)

 王玄策屏住呼吸,看向李恪。 

 幕僚书吏们更是连头都不敢抬。 

 高士廉的框架,沉稳务实,步步为营,是真正老成谋国的路子。 

 将李恪那些过于离经叛道、异想天开的激进想法,牢牢地框在了安全可控的范围内。 

 李恪走到书案旁,目光扫过那密密麻麻的条目,手指无意识地划过那份被高士廉特意点出“当缓当慎”的关于票据和银行的文稿。 

 然后,他踱到墙边,停在那幅巨大的剑南道舆图前。 

 舆图上,益州居于中心,西周山川纵横,道路曲折如肠,蜀道之难,跃然纸上。 

 “舅姥爷老成持重,思虑周详,按部就班,稳扎稳打,益州确实能日益富庶,百姓安乐。” 

 高士廉微微颔首,眼中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欣慰。 

 孺子可教。 

 然而,李恪下一句话,却让那丝欣慰瞬间凝固。 

 “不过...” 

 李恪转过身,笑问道:“五年后,益州能追上长安吗?” 

 书房内落针可闻。 

 追上长安? 

 那可是大唐帝都! 

 益州怎么可能与长安比肩,这种想法,己经狂妄到近乎荒谬! 

 不等其他人开口,李恪便自问自答道:“按部就班,不能让益州追上长安。” 

 他的声音陡然拔高,露出罕见的锐气,“蜀道难,难于上青天!益州、剑南道都被死死困在这个盆地里,消息闭塞,商旅裹足,这才是束缚益州的关键所在。” 

 他笑容灿烂,说出的话却无比骇人

,“要想富,先修路,这不该是第三步,而是第一步,耗资大不怕,持久战也不怕,没有人就去抓外夷,用人命填也要踏上青天,开出一条通天坦途!” 

 他手指狠狠点在益州的位置,然后向外辐射,“先将益州的主干道拓宽加固,用水泥铺就,各县之间通县道,各村之间有村道,织出一张交通网来,再向西周辐射,路通了,人活了,益州也就活了。” 

 李恪的声音在书房里回荡,带着一种近乎偏执的狂热和不容置疑的决断。 

 他完全沉浸在自己的构想里,眼神亮得吓人。 

 “有了路,剑南醉才能源源不断运出去,换来金山银山!珍异宝街才能吸引天下商贾,汇聚西海珍奇!” 

 他抬头看向众人,“票据?银行?你们觉得惊世骇俗?那是因为你们的路还不够宽!不够通!等我们的路网成了,商旅如织,货殖流通,票据就是最便捷的凭证!银行就是汇聚天下财富的池子!百姓存钱有利息,商户借贷有门路,官府收税有保障!” 

 长安是大唐的政治中心? 

 好! 

 那就把益州变成整个大唐的经济心脏! 

 虽然地理位置差了点,但是并非完全没有可能! 

 他越说越激动,语速越来越快,仿佛一幅波澜壮阔、颠覆乾坤的蓝图在他眼前徐徐展开。 

 “赋税?农税可以逐步取消!只收商税!让耕者有其田,食者无忧!让行商坐贾,成为益州繁荣的基石!让......” 

 “够了!” 

 一声断喝,如同惊雷,骤然打断了李恪激情澎湃的演讲。 

 高士廉猛地站起身,脸色变幻不定。 

 震惊、恼怒、一丝难以言喻的欣赏,还有深重的疲惫,在他那张布满风霜的老脸上交织。 

 他胸膛微微起伏,指着门口,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,“出去!三儿,你给老夫出去!立刻!马上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