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29章 两桩血案(第3页)
一桩是法理昭昭却情理滔天的伦理绝境!
一桩是血债累累却权势压顶的阶级倾轧!
两桩血案,如同两把烧红的烙铁,狠狠烫在益州这看似蒸蒸日上的繁华表皮之下,露出了里面脓血淋漓、盘根错节的腐朽与不公!
“他娘的......”
李恪低声骂了一句,感觉嘴里发苦。
益州五年计划己经开始实施,而这两桩血案就是悬在新政头顶上的利刃!
只谈法理,张王氏必死,陈大胜难逃重刑,而司法建设一事只怕让百姓避之不及,民心必失,司法威信会沦为笑柄,乃至引发骚乱。
只谈情理,网开一面放过张王氏,轻判甚至是释放陈大胜,那律法威严何在?朝廷法度岂不成了儿戏?日后又该如何服众?
此刻,李恪竟有些厌烦蜀王这个身份。
否则,路见不平一声吼,他大可以为张王氏、陈大胜鸣不平,至少,也能保住他们的性命。
然而,他不是江湖侠客,他是益州蜀王,他的一举一动,牵涉着整个益州的稳定,他不能任由性子胡来,他需要权衡各方,将益州稳定在发展的列车上。
“民心如水...”
李恪睁开眼,手指敲着书案,发出单调的“笃笃”声,在寂静的书房里格外清晰,“水能载舟,亦能覆舟。”
当日在长安他能借民心所向的大势净化崔明礼的咒印,今日民意狂潮朝他汹涌而来......
呵!
李恪嘴角勾起一抹笑意,眼中的懒散变成斗志昂扬。
既然这水己经烧开了,那就让它变得更沸腾些!
“杨县尉,你人死哪去了?”
李恪朝着门外大吼一声。
杨岌推开门,朝里探出一个头,纳闷道:“殿下,你叫我?”
李恪看着他那有些熟悉的惫懒样,没好气道:“杨县尉,你老人家也该活动活动了!”
杨岌满头雾水地走进书房,还未开口,李恪就将书案上的第一份卷宗丢给他,“我说,你看,然后听令行事。”
李恪语速不快
,却字字清晰,“此案,你立刻带人详细调查张王氏的口碑,尤其是她照料痴儿的具体细节、艰辛程度,是否有邻里接济,又是否有官方或族内的帮扶记录,此外,还有她的身体状况!所有能证明她情有可悯的细节,事无巨细,全部记录在案,一定要签字画押!”
杨岌越看越是心惊,郑重其事道:“殿下,此事交给属下,不出三日,一定将所有的东西拿出来!”
李恪颔首。
杨岌转身走出书房,动作快若闪电,哪里还有之前的懒骨头劲,心中似有一团烈火在熊熊燃烧。
“小高!”
李恪轻喝一声。
小高手捧一碗鸡汤,大步流星地走进书房,他将鸡汤放在书案上后,静静地等待李恪的吩咐。
“这份卷宗看一下。”
李恪将卷宗丢给小高,“立刻提审当初陈大胜告状时经手的衙役官吏!主簿、书吏、衙役,一个不漏,分开审!我要知道到底是谁收了任家的贿赂,谁压下了状纸,又是谁威胁驱赶了陈大胜,不惜手段,撬开他们的嘴!”
小高沉稳地点头。
等他走出去后,李恪望着只有画纸的书案,喃喃自语道:“凡事都要讲证据......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