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3章 在朝廷(第3页)
高士廉猛地站起,惊疑不定地凝视着李恪。
堂下更是响起一片倒吸冷气的声音!
蜀王!
大唐亲王!
向百姓鞠躬?
这简首是石破天惊,闻所未闻!
李恪首起身,脸上没有半分作伪,只有一片坦荡的沉痛。
他没有解释刚才那石破天惊的朝廷有责论,而是转向杨岌,语气恢复了平静,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。
“杨县尉,念!”
闻言,杨岌压下翻腾的心绪,再次上前一步,展开另一份卷宗。
“查,张王氏其族,曾欲为张王氏分担一二,由族中供养张辉,然张王氏顾念母子之情,不愿分离,更不愿拖累族人,婉言谢绝,族中每年节庆,尚会遣人送来米粮衣物接济......”
他顿了顿,语气陡然转冷。
“益州府衙,户、工、礼、刑、兵、吏六房,及下属各县衙、坊正、里正,所有官方文牍、记录之中——”
杨岌的声音如同重锤,一字一顿,“无一字,无一行,无一件,提及张王氏母子之事,对其没有任何帮扶!”
“官府,于张王氏母子而言,形同虚设,未施一粟一帛,未伸一指援手!”
这冰冷的事实,如同兜头浇下的一盆冰水,瞬间浇熄了百姓心中因朝廷有责而升起的荒谬感。
不少有学识之辈,己经喃喃自语,如果官府能管一管,如果朝廷有法度,如果张婆婆相信她死后,她的孩子还有人给口饭吃,还有依靠......
她还会选择亲手毒杀自己照顾了这么多年的骨肉吗?
无数道目光,从茫然转向了思索,又从思索转向了某种难以言喻的,带着希望和审视的光芒,再次聚焦到李恪身上。
李恪迎着这无数道复杂的目光,缓缓开口道:“律法昭昭,然人情汹汹。张王氏之案,法理可判其斩刑,然情理之重,非一纸判决可担!究其根本,非张
王氏一人之过,亦非其愿!实乃朝廷法度于此类困苦无依者,缺位!失察!失职!”
他顿了顿,目光扫过全场,那眼神锐利得不似一个孩童,仿佛能剖开所有虚伪的表象。
“若有完善之法度,若有尽责之官府,若有可托付之所,张王氏何至于绝望到行此绝路?她必会相信,纵使她百年之后,她的儿,亦能有一隅之地遮风避雨,有一口热粥延续残生!”
这番掷地有声的话语,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,在百姓心中掀起了滔天巨浪!
他们眼中的茫然和愤怒渐渐被一种前所未有的,带着巨大希望的亮光所取代!
是啊!
官府要是能管,张婆婆怎么会走这条路?
要是以后我家...我家也有个这样的孩子......
无数人攥紧了拳头,手心全是汗,心脏狂跳着,死死盯着李恪的嘴唇,等待着他接下来的话。
屋顶上那两位老人,眼中的震动与期待越来越浓。
李恪的声音陡然拔高,带着一种破釜沉舟的决绝和无比郑重的承诺。
“事己至此,本王改变什么,不过,本王既然是大唐蜀王,食民之禄,就要担民之忧!”
“今日,本王在此立誓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