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3章 余波暗涌,新芽初萌(第3页)

 “懂行的?谁啊?”吴邪来了精神。 

 “一个…很久没见的老朋友。”吴三省放下茶杯,目光投向窗外熙攘的河坊街,眼神有些悠远,“姓王,胖子一个,满嘴跑火车,不过…鼻子是真灵,尤其对这些地下的玩意儿。过两天应该就到了。” 

 就在这时,挂在门口的风铃清脆地响了一声。一个穿着洗得发白旧夹克、头发有些凌乱、戴着厚厚眼镜的年轻人,抱着一摞旧书,有些局促地探头进来:“请问…吴邪在吗?我是王盟,来…来送上次订的几本地方志…” 

 吴三省扫了王盟一眼,没说话,又闭上了眼睛。吴邪赶紧起身招呼:“在呢在呢!王盟是吧?快进来,书放这边就好!” 

 没人注意到,在吴山居斜对面一家卖丝绸团扇的小铺二楼,一扇不起眼的窗户后面,一个穿着普通夹克、像游客一样摆弄着手中单反相机的男人,镜头微微调整,精准地捕捉到了王盟进入吴山居的画面,以及柜台后吴邪和闭目养神的吴三省。他耳朵里塞着微型耳麦,用几乎听不见的气声低语: 

 “‘货郎’接触目标人物,无异常。‘老掌柜’状态稳定。‘雏鸟’注意力集中于新到‘玩具’。‘隐鳞’报告,持续观察中。” 

 ### 

 长白山,云顶天宫遗迹外围,一处被冰雪半掩的隐秘冰斗。 

 寒风如同刀子般刮过嶙峋的黑色玄武岩,卷起地上的雪沫,发出呜咽的呼啸。几顶深绿色的、带有特殊隔热和反侦察涂层的帐篷,巧妙地嵌在巨大的冰岩缝隙里,与周围环境几乎融为一体。 

 最大的一顶帐篷内,温暖如春。霍秀秀(霍仙姑)裹着一件银狐皮镶边的白色羽绒服,坐在便携式电脑前。屏幕上是复杂的3d地形建模图,标记着云顶天宫己知和推测的结构,以及大量红色的“高危能量残留区”标记。她保养得宜的脸上带着深深的倦色,但眼神依旧锐利如鹰,盯着屏幕上一条新标记出的、极其细微的能量流动异常轨迹。 

 “婆婆,喝口热汤吧。”一个穿着同样白色防寒服、眉眼与霍秀秀有几分相似、却更显年轻利落的女子端着一个保温杯走进来,她是霍玲,霍家新一代的佼佼者,也是霍秀秀最得力的助手。“刚收到的‘归巢’共享数据,昆仑西大滩那边,17号前哨站传回的能量图谱有新的扰动峰值,和我们这里监测到的‘余烬’波动频率…有7.3%的吻合度。” 

 霍秀秀接过保温杯,暖了暖手,目光没有离开屏幕:“7.3%…太低了。但在这个节骨眼上出现,就不能忽视。”她调出另一份文件,“‘影卫’那边有消息吗?关于汪家那个‘巢穴’的线索?” 

 霍玲摇摇头:“‘磐石’队长反馈,汪家核心层在青铜门事件后如同人间蒸发,残余势力化整为零,转入更深的地下。他们像是…冬眠的毒蛇。我们监测到的活动,大多是外围的‘鬣狗’在争抢地盘和资源。不过…”她压低声音,“有未经证实的线索指向海外,可能…与裘德考背后那个神秘的基金会有关联。” 

 “基金会…”霍秀秀眼中闪过一丝寒光,“阴魂不散。告诉‘磐石’,海外那条线,让‘海东青’小组去碰,不要打草惊蛇,摸清脉络即可。我们的重心,还是国内这些遗迹的‘余烬’。张家古楼被青铜门的力量彻底封死,云顶天宫就是最大的‘灰烬堆’,里面可能埋着汪家没来得及带走的东西,也可能藏着…下一次风暴的引信。”她指了指屏幕上那条细微的能量轨迹,“让三组明天重点探测这个区域,用最新调校的‘谛听’阵列,我要知道这丝波动下面到底是什么!” 

 “是,婆婆!”霍玲领命,迅速在平板电脑上记录。 

 霍秀秀站起身,走到帐篷门口,掀开厚重的门帘一角。外面是长白山亘古不变的冰雪世界,狂风卷着雪沫在漆黑的岩壁间穿梭。她望着这片埋葬了无数秘密和生命的山脉,喃喃低语,声音被风雪吞没:“风暴…只是暂时平息了…暗河…必须流得更深…” 

 ### 

 “归巢”基地,核心监控室。 

 林默面前的屏幕上,分列着数个窗口:杭州吴山居门口王盟离去的背影;长白风雪中霍秀秀帐篷透出的微光;昆仑西大滩前哨站发回的能量峰值图谱;还有一份刚刚解密、来自“海东青”小组的简报,标题是:《关于“密米尔基金会”近期异常资金流向及人员调动的初步分析》。 

 他端起手边一杯早己凉透的清茶,抿了一口。苦涩的滋味在舌尖蔓延。 

 屏幕上,代表着吴邪的那个头像,被一个极小的、绿色的“观察中”标识轻轻覆盖着。 

 暗河之水,无声流淌。深埋的种子,在无人知晓的角落,己悄然萌发新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