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45章 又对上了。

庄毅这边,看似热闹。

到要和科场相比,就不够瞧了。

他的四道题,都被摆在主考官的桌案上,供考官们阅卷。

说是科试重在挑人,但碰到这样的答题卷,人不人都没关系,光答题水平就够格了。

光是够格不算,不少人的道心破碎了。

年轻一点的考官,都在庆幸。

还好,还好。

还好老子上一届中了,要不然跟庄毅同一届乡试,得多可怕。

状元不状元反倒是其次,关键是看了人家的文章后,会觉得自己写的什么玩意儿,辣眼睛!

“此等文章,我平生仅见。”

“啊……选用律例纯熟,若不是知道底细,还以为是为官多年写的判词。”

“谢恩表,也写的极好,好似他是荣宠不衰的朝臣。”

“策问和论,更是百里挑一。”

“我等寒窗苦读大半辈子,竟不如一个十一岁少年,甚至难望其项背。”

这些赞誉,焦廷都默默听着,在心里深深赞同。

同时也感慨,这一趟差事,注定要失败。

但是,哪有怎样呢!

能看到这样的文章,已经没有遗憾了。

面对众人虔诚的目光,焦廷淡定道:“大局已定,庄毅是科试第一名,我将把墨卷亲自送到朝廷。”

大家一看学政这态度,都松了一口气。

公布科试结果后的当日,焦廷便带着庄毅的墨卷,赶赴京师。

与他一前一后的,还有两样东西。

一样是《庄毅童生试、岁试文选》和《诞辰会集》。

凡是得过第一的举子,他的文章都会由学政衙门誊抄一份,在境内流传。

这都是林让的功劳。

他虽远离朝廷,却不代表不知道朝中发生的事。

是以,他老早就把和庄毅相关的内容,收集整理成集子。

然后命仆从,火速送往京师袁崇桂府上。

布政使马之先也没闲着,他把庄毅在岁试上,以一敌百的八股文搜集起来。

然后,在科试结束的当日,也一并送往京师。

也就是说,朝堂上的北党、南党和阉党都纷纷行动起来。

而作为当事人,庄毅却在汪哲一家的热情邀请下,到汪家做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