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45章 又对上了。(第3页)

于是,各派系官员纷纷撸起袖子,准备抢夺一场。

其中最难受得,莫过于楚党。

楚党有三杰,分别是三司总制杨东旭,兵部尚书刘大宇,尚书台大学士李宜清。

他们同在一个老师门下读书,交情非常好。

当初,庄毅作为湖广的新秀登场。

三个主心骨,一个还在西北,一个刚到兵部,一个刚入阁。

结果就被他们完美的错过。

这一回,留在朝廷的刘大宇和李宜清已经做好准备,绝不给他们机会。

不久后。

杨玄素上朝,开始御门听政。

在一片安静当中,毛贤站了出来:“启奏陛下,臣收到了湖广送来的,庄毅的墨卷。”

墨卷,就是举子本人写的试卷。

哦?

杨玄素饶有兴趣道:“呈上来,让朕也瞧瞧。”

太监从毛贤手中,接过墨卷,恭敬的呈给皇帝。

杨玄素先看策问一篇,瞧见第一句,就眼睛亮了起来。

这一句:赏罚者人主之大权也。

杨玄素越读越喜欢,真是把整个策问的中心,都把握住了呀。

他朗声笑道:“诸位爱卿,你们十一岁的时候,能做出此等妙笔生花的锦绣文章呐?”

群臣:“……”

别问了,别问了!

毛贤赶忙道:“这等人才,臣以为,应该重用。不应该再放在湖广参加乡试,而是应该送到顺天府参加乡试。”

一听这话,皇帝立马就品出味道。

顺天府的乡试,与应天府乡试,如双峰对峙,并立南北。

应天乡试之所以出名,那是因为江南是文章锦绣之地,人才产出量非常大。

而顺天府乡试,则不限学籍,东西南北人才都可以报考参加。

但,顺天府的主考官,一般以北人居多。

而毛贤,正是北党!

李宜清当即反对:“他还年少,应该留在湖广考乡试,而不应该涉足京师。”

袁崇桂则道:“臣以为,应该让他去参加应天乡试,让他见一见更辽阔的天地。”

哦哟,又对上了。

杨玄素乐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