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一章 田亩制度

 “奴婢不敢。~5¨2,s′h?u.c*h,e^n¨g`.+c`o′m¨”楚清秋微微低头,却掩不住嘴角的弧度,“只是听闻青川书院有位柳公子,曾以春风十里不如你一句名动府城。”

 齐枫差点笑出声。

 就这?后世这种土味情话他能编一箩筐!

 “行了,诗会的事我自有分寸。”他摆摆手,“今天先去把那五百亩地的事解决了。”

 ……

 马车颠簸了近一个时辰,终于来到那片贫瘠的土地。

 与半月前相比,田里已经多了几条新挖的沟渠,十几个佃农正在地里忙碌。

 见齐枫到来,陈老汉连忙迎上来:“东家,您来得正好!按您说的法子,咱们已经轮作了三分之一的地,蓄水池也挖好了两个。”

 齐枫点点头,从马车上搬下几个木箱:“把这些分给大家。”

 陈老汉打开一看,顿时愣住了。

 箱子里装满了各式各样的农具,但样式却与寻常农具大不相同。

 有带刻度的量具,有特制的铲子,还有几把造型古怪的剪刀。

 “这是……”

 “改良农具。”齐枫拿起一把形似鹤嘴的锄头,“这个叫代耕器,挖沟起垄事半功倍。”

 又指着一把带凹槽的铲子,“这是踏犁,深耕时能省一半力气。”

 佃农们围拢过来,好奇地传看着这些新奇工具。¢幻·想\姬/ \已.发+布_罪?歆/璋.截¨

 一个年轻后生试着挥了挥代耕器,惊喜道:“东家,这玩意儿真顺手!”

 齐枫笑了笑,又从怀里掏出一卷图纸:“接下来,咱们要实行区田法。”

 他展开图纸,上面密密麻麻画着方格和线条:“把大田划分成小区,每区六尺见方,区间留一尺作行道。这样既能保水保肥,又方便管理。”

 陈老汉眯着眼看了半天,突然一拍大腿:“妙啊!这样旱能浇,涝能排,还能轮作倒茬!”

 “不止如此。”齐枫指着图纸上的标记,“每个小区根据位置不同,种不同的作物。高处种麦,低处种稻,坡地种豆。再配合我教你们的堆肥法,不出三年,这块地就能变成上等良田!”

 佃农们听得目瞪口呆。他们祖祖辈辈种地,何曾听过这等精妙的法子?

 “东家,您这本事是从哪儿学来的?”一个年轻佃农忍不住问。

 齐枫神秘一笑:“书上看的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