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5章 大洋秩序的奠基者(第2页)

 毕、徐二人再次深深叩拜。 

 暖阁内的烛火摇曳,映照着君臣三人在地图和奏疏间匆匆批注的身影。 

 沉重的帝国财政车轮,在风雪呼号的深夜里,被以少年的意气、老臣的谋算与学者的执着,艰难地撬动了一丝缝隙。 

 曙光尚远,寒风刺骨,但车轮,终于开始尝试着向新的方向滚动了。 

 乾清宫内,喧嚣渐息。成功捱过了登基以来最忙碌焦灼的一日,朱由校终于得以稍事喘息。 

 他微微后仰,半倚在宽大的御座之上,胸中那份激荡的心绪却如同殿外翻涌的云霭,一时难以平复。 

 “呼……” 指尖无意识地在扶手上轻叩,他仔细回溯着今日诸多安排与决断,长长吐出了一口压抑己久的浊气。 

 片刻沉凝,他阖上眼,屏气凝神,眼前熟悉的金色光芒如水波般流转——那方玄奥的“系统”地图再次展开。_3\3*k~s¢w·.\c¢o¨m_他的意念如飞鸟掠过舆图,迅速聚焦于天津卫附近一处闪烁的蓝色光点。 

 自特简袁可立为登莱巡抚的那刻起,他便通过这“系统”,悄然遣出一千名精壮民夫,协同训练有素的两千步卒,星夜驰往天津卫周遭,以筹备水师基地为名,择一处僻静隐蔽的临岸滩涂,营建

码头。 

 此刻,地图上的景象己然不同:在那天津卫北塘口的一隅,五座崭新的码头如磐石般牢牢嵌入滩涂。一道新建的夯土城墙将其拱卫其中,墙上垛口间偶见兵士巡弋的身影。 

 更令人心定的是,己有不少归来的渔船静静停泊在码头旁。渔民们手脚麻利地将渔获卸下,一旁待命的民夫则将其迅速腌制妥当。一部分化作鲜咸商货,送入天津卫的铺面换取银钱,更大的份额,则源源不断地经由仓廪转运体系,充实南海子禁军大营的军储粮仓。 

 他沉静地检视着列表中可用的几种船型。 

 尽管在“殖民时代”的建造序列中,可供选择的船只种类不多,但这些舰船的形制与战力…… 

 他仔细对比着脑海中关于本朝造船技艺的资料,一个满意的念头油然而生——其坚固、设计与潜在的威慑力,己然不逊于当前大明顶尖官营船厂所能造出的制式战船。 

 【码头】 

 【可训练舰船】:渔船、福船、广船、轻型护卫舰 

 【大型渔船】 

 吨位:200料(载重约40吨) 

 造价:50两 

 船员:6人 

 装备:三重刺网(苎麻织,长30丈x深5尺,网眼三层:捕大留小);双层舱板夹层填海盐,容鱼获10吨。 

 备注: “皇家海鲜首达专线,今日捕明日腌,后日军营加餐!包鲜不包邮。 

 【福船】 

 吨位:3400料(约800吨) 

 造价:2000两 

 船员:140人(炮手30+火枪手60+控船操帆30+后勤20) 

 装备:舰首重炮x1,舷侧改良佛郎机炮x8。 

 备注:“大明海疆的‘多面手’!运兵、护航、近海炮战样样精通,性价比之王让工部老泪纵横。” 

 训练周期:2艘/日 

 【广船】 

 吨位:2000料(约520吨) 

 造价:1500两 

 船员:100人(炮手24+火枪手36+控船操帆25+后勤15) 

 装备:子母佛郎机x8(射速3发/分) 

 训练周期:2艘/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