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九十二章 这世间,再无诗词(第2页)

 他的眼中,哪里还有什么雅间,什么茶杯。 

 只剩下那条从九天之上倾泻而下,长达三千尺的银色天河! 

 那股雄浑壮阔,豪迈奔放的意境,如同一只无形的大手,死死地扼住了他的喉咙,让他几乎无法呼吸! 

 震撼! 

 前所未有的震撼! 

 他这辈子,读过的诗没有一万,也有八千。+h.o/n\g+t-e~o¨w^d?.~c~o^m¢ 

 可没有一首,能像眼前这首一样,仅仅二十八个字,就勾勒出如此惊心动魄,气吞山河的画面! 

 他的手,开始不受控制地颤抖起来。 

 他颤抖着,翻开了第二页。 

 《春夜喜雨》。 

 “好雨知时节,当春乃发生。随风潜入夜,润物细无声。” 

 如果说上一首是奔腾的江河,那这一首,便是温柔的春雨。 

 那份细腻入微的观察,那份润物无声的喜悦,让孙思源的心,都跟着柔软了下来。 

 他又翻开了第三页。 

 《赋得古原草送别》。 

 “离离原上草,一岁一枯荣。野火烧不尽,春风吹又生。” 

 读到这一句,孙思源的身体,猛地一震! 

 他仿佛看到的,不是草,而是一种坚韧不拔,生生不息的顽强生命力! 

 这已经不是在写诗了! 

 这是在写道!是在写天地至理! 

 孙思源的呼吸,已经变得无比粗重。 

 他像是疯了一样,一页一页地往下翻。 

 “天呐,天呐!” 

 孙思源懵了,每一首,他看到的每一首诗,都像是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,闪耀着令人无法直视的光芒! 

 这些诗风格迥异,或豪放,或婉约,或雄浑,或恬淡。 

 但无一例外,每一首,都达到了人类语言艺术的巅峰! 

 任何一首单独拿出来,都足以名垂青史,成为一代经典! 

 可现在,整整五十首这样的传世之作,就这么云淡风轻地,汇集在了这一本薄薄

的诗集里! 

 这是何等恐怖的一件事! 

 孙思源的脸色,从涨红变成了煞白。 

 他的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冷汗。 

 他捧着书稿的手,抖得像是得了羊癫疯。 

 他背后的文渊阁,靠的是整个大齐文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