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7章 儒蚀汉城·囚禁真相
襄水帮废墟之上弥漫的硝烟尚未散尽,那本在圣人字缝间浸满污血的《春秋》密码本,连同染血的锦袍、密封卷宗以及确凿的毒物证据,已在穆之手中汇聚成一股足以摧山断岳的力量。没有片刻迟疑,穆之当夜便以州府特派官之身份,以雷霆万钧之势,向州府及按察使司递交了措辞严厉的弹劾文书,矛头直指张氏家主张鸿升及其少主张云骏,控诉其谋杀命官(刘学政)、残害民女(青花)、操纵科举、侵吞学田、豢养死士、刺杀朝廷命官等十数项重罪!铁证罗列,条分缕析,字字如刀!
汉城的天,仿佛被这封弹劾文书瞬间撕裂了一道口子,压抑已久的阴云终于翻滚起骇人的雷光。全城震动,百姓窃窃私语,暗流汹涌。
然而,张府这座盘踞汉城百年的庞然大物,其根基之深、手段之老辣,远超常人想象。他们并未如丧家之犬般仓惶逃窜,反而以一种近乎傲慢的从容,亮出了其最顶级的“乱法”獠牙——以“法”之名,行囚禁之实!
弹劾文书递交的次日,一场精心策划的反击风暴便席卷而来。
首先发难的,是州府内部被张氏渗透、收买的官员。他们联名上奏,反控穆之“构陷忠良”、“罗织罪名”、“滥用职权”、“欺压士绅”、“煽动民变”、“破坏汉城文教根基”,言辞激烈,引经据典,将穆之描绘成一个为求功绩不择手段、意图颠覆汉城秩序的酷吏!
紧接着,被张氏操控的“士林清议”再次被点燃。这一次,规模更大,组织更严密。那些曾受益于张氏科举舞弊的儒生、被张氏资助的所谓“清流”、以及不明真相被煽动的学子,在张府门生的带领下,聚集在州府衙门外,高举“扞卫士林清誉”、“严惩构陷者”、“还张公清白”等横幅,声浪震天。他们引述孔孟之道,痛斥穆之在祭孔大典上的“亵渎”和对张氏这“诗礼传家”望族的“污蔑”,将一场对滔天罪恶的追索,扭曲成了对“礼法纲常”的破坏和对“士林领袖”的迫害!
在汹涌的“民意”和内部官员的联合施压下,州府的最高长官(早已被张氏影响)迅速做出了一个看似“公允”、“稳妥”的决定:
“为平息物议,保障穆大人安全,并彻查双方所控之事,兹令穆大人及其随行护卫,暂居州府客馆‘静思阁’,非有令不得擅出。州府将增派护卫‘保护’,直至水落石出!”
美其名曰“保护”与“调查”,实则是将穆之及其核心团队,变相软禁!州府客馆“静思阁”瞬间变成了一座华丽的囚笼。门外,是州府派来的、名义上保护实则监视的精锐护卫,三步一岗,五步一哨,将阁楼围得水泄不通。院内院外,明哨暗桩密布,任何试图进出的人员都会受到严密盘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