衣冠谋冢欧阳少羽

第1章 风土人情(第2页)


 “不敢不敢!能为巡察使大人引路接风,是下官的荣幸!” 石崇山连忙侧身让开道路,脸上笑容更盛,热情地介绍道,“孤大人请看,这便是黑石寨,峒川府治下最大的苗寨之一,也是附近几个苗峒的枢纽。寨主黑岩头人已备下薄宴,为大人接风洗尘。大人一路劳顿,请先随下官入寨歇息!”


 寨内道路狭窄曲折,两旁皆是依山势而建的吊脚竹楼。竹楼底层架空,用来堆放杂物或饲养牲畜,上层住人。竹楼之间,晾晒着色彩斑斓的土布、成串的红辣椒、金黄的玉米,还有各种叫不出名字的山货草药。空气中弥漫着柴火烟味、牲畜粪便味、以及一种酸香辛辣的独特气味——那是苗家酸汤的味道。


 不少寨民站在自家竹楼的回廊上或路边,好奇地打量着这支官家队伍。女人们指指点点,窃窃私语,银饰随着动作叮咚作响;男人们则大多沉默,眼神带着审视;孩子们则大胆许多,有的躲在大人身后探头探脑,有的则光着脚丫在湿滑的石板路上追逐嬉闹。


 石崇山一路小心引路,嘴里不停地介绍着:


 “大人,这边是寨子的晒谷场…那边是头人的议事楼,也是我们临时的府衙所在…您看那山泉,水质清冽甘甜,是寨子的命脉…哦,小心脚下,雨后路滑…”


 他的介绍殷勤周到,却刻意避开了那些警惕或漠然的目光,也绕开了寨子深处那些看起来更为古老、图腾更为狰狞的竹楼区域。穆之默默听着,目光掠过那些充满生活气息又带着原始力量的景象,心中了然:这位石通判,显然极力想在他这位“京里来的大官”面前,展示一种“教化归顺”、“秩序井然”的图景。


 接风宴设在头人黑岩家那座最大、最气派的吊脚竹楼里。竹楼宽敞,地上铺着厚厚的竹席,中央挖着一个火塘,炭火正旺,上面架着一口巨大的黑铁锅,里面翻滚着深红色的汤水,浓郁的酸辣香气弥漫了整个空间,带着一种极具侵略性的诱惑力——这便是闻名遐迩的苗家酸汤。


 头人黑岩是个五十多岁的精壮汉子,肤色黝黑,额头上有几道深刻的皱纹,眼神沉静而锐利,如同山里的老鹰。他身着深紫色镶花边的对襟上衣,腰间系着宽大的绣花腰带,头上缠着厚厚的黑布包头,包头顶端插着一根色彩鲜艳的雉鸡翎毛,这是头人身份的象征。他带着几个寨中长老,用苗语和生硬的官话向穆之表示了欢迎,态度不卑不亢,礼节周全却透着一股疏离感。


 石崇山则成了宴席上最活跃的人,他坐在穆之下首,殷勤地布菜、介绍:


 “孤大人,您尝尝这酸汤鱼!这可是我们南疆一绝!用山泉活鱼,配以本地特产的毛辣果(野生小番茄)、糟辣椒,加上木姜子、山奈等十几种香料,发酵熬煮而成,酸辣鲜香,开胃驱湿!”


 “这是血豆腐,用新鲜猪血和豆腐制成,风味独特!”


 “这是山蕨粑,糯软清香…”


 “还有这煳辣子蘸水,最是地道!大人小心,后劲儿十足!”


 菜肴确实别具一格,充满了山野的粗犷与浓烈。酸汤入口,一股霸道的酸味瞬间席卷味蕾,紧接着是火辣辣的灼烧感,最后才品出一丝鱼肉的鲜甜,令人胃口大开,却也额头冒汗。血豆腐口感奇特,带着淡淡的腥气和韧劲。山蕨粑则软糯清香,是难得的温和之物。


 席间,黑岩头人和几位长老话语不多,多是石崇山在唱主角。他一边劝酒(一种度数不高但味道怪异的米酒),一边滔滔不绝地向穆之“汇报”:


 “托陛下洪福,仰赖府台大人运筹,如今峒川府治下各苗寨大体安稳,赋税徭役皆能按时完成。虽有少数刁顽之徒不服王化,啸聚山林,但都是癣疥之疾,不足为虑…下官与黑岩头人戮力同心,定能保一方太平,不负圣恩,不负大人所托…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