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6章 诡夜行·初到峒川(第2页)
知府赵文瑞显然也注意到了这位气质独特的苗家少女,他目光在渊彩身上短暂停留,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审视,但并未多问,只是热情地引着穆之向府衙方向走去。石崇山则跟在赵文瑞身侧,偶尔低声向知府介绍着什么,目光扫过渊彩时,眼神深处掠过一丝复杂难明的光芒。
接风宴设在知府衙门宽敞的正堂。堂内灯火通明,巨大的红木圆桌上,已摆满了各色菜肴,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极具侵略性的酸辣香气,与中原宴席的精致温雅截然不同。
知府赵文瑞引穆之坐于主位,自己陪坐下首。阿月(阿尔忒弥斯)坐在穆之身侧,东野轩、慕婉儿依次而坐。渊彩则被安排在稍远些的位置,与几位府衙属官同席。石崇山作为通判,坐在赵文瑞另一侧。
“孤大人,诸位贵客,请!”赵文瑞举杯示意,笑容满面,“薄酒粗肴,不成敬意,权当为大人及诸位接风洗尘!这第一杯,下官代表峒川府上下,敬大人一路辛苦!”
众人举杯。杯中是一种色泽微黄、略带浑浊的米酒,入口微甜,后劲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酸涩,正是南疆特有的“咂酒”。
酒过一巡,菜肴便流水般端了上来。最引人注目的,是桌子中央一口巨大的黑陶锅,里面翻滚着深红色的汤水,浓郁的酸香混合着辛辣扑鼻而来——这便是闻名遐迩的苗家酸汤。锅中炖煮着鲜嫩的河鱼、肥厚的山菌、以及切成块的豆腐。
“孤大人,请尝尝这酸汤鱼!”石崇山殷勤地起身,用长柄木勺为穆之舀了一碗汤,又夹了一块鱼肉,“此乃我南疆待客头道菜!用山泉活鱼,配以本地特产的毛辣果(野生小番茄)、糟辣椒,加上木姜子、山奈等十几种香料,发酵熬煮而成,酸辣鲜香,开胃驱湿!大人小心,这酸辣劲儿,初尝可能有些冲,但回味无穷!”
穆之依言尝了一口。一股霸道的酸味瞬间席卷味蕾,紧接着是火辣辣的灼烧感,直冲头顶,让他眉头微不可察地一蹙。但随即,一丝鱼肉的鲜甜在酸辣的余韵中缓缓渗出,确实别具风味。他微微颔首:“风味独特,果然名不虚传。”
接着是血豆腐,暗红色的方块,口感奇特,带着淡淡的腥气和韧劲;山蕨粑,用蕨根粉制成,软糯清香,是难得的温和之物;腊肉炒折耳根,腊肉咸香,折耳根(鱼腥草)气味浓烈,口感脆爽;煳辣子炒牛肉,牛肉鲜嫩,裹着厚厚的、焦香火辣的煳辣椒面,令人额头冒汗;还有竹筒饭、油炸蜂蛹、凉拌树花菜(一种山野菜)等等。
石崇山成了宴席上最活跃的“解说员”,他一边殷勤布菜,一边滔滔不绝地介绍着每道菜的特色和背后的“南疆风情”,话语间极力渲染着此地的富庶与祥和:
“托陛下洪福,仰赖府台大人运筹,如今峒川府治下物阜民丰,百姓安居乐业。这山珍河鲜,皆是本地所出,取之不尽啊!大人请看这蜂蛹,高蛋白,大补!还有这树花菜,清热解毒,只有我们这十万大山深处才有……”
“赋税徭役,各寨皆能按时完成,秩序井然。虽有极少数不服王化的山匪流寇,但都是癣疥之疾,府衙与峒川卫联手,定能剿灭干净,不足为虑……”
“下官与黑岩头人(他特意提到黑石寨头人)戮力同心,教化苗民,推广农桑,成效显着!如今苗汉一家,其乐融融……”
他的话语冠冕堂皇,将南疆描绘得一片祥和,仿佛之前的动荡与凶险只是遥远的传说。赵文瑞则面带微笑,不时点头附和,显得沉稳持重。
穆之静静地听着,偶尔动筷尝一口菜,目光平静地扫过赵文瑞沉稳的脸庞,扫过石崇山热情洋溢的笑容,也扫过席间其他官员或拘谨、或谄媚、或沉默的神情。阿月安静地吃着东西,她对酸辣的接受度似乎很高,动作依旧优雅。慕婉儿则对几种没见过的香料植物更感兴趣,低声询问着旁边的侍女。东野轩对满桌珍馐兴趣缺缺,只偶尔夹几筷子最普通的肉食,大部分时间都在沉默地喝酒,带着年轻武将特有的拘谨与沉默。渊彩则饶有兴致地品尝着家乡风味,偶尔与邻座的官员低声交谈几句,眼神灵动,似乎在观察着席间的氛围。
酒过三巡,气氛似乎热烈了一些。石崇山脸上泛着红光,凑近穆之,压低声音,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谄媚和试探:
“孤大人,您初来乍到,南疆风物与中原迥异,许多事情…还需因地制宜,徐徐图之。下官在此地多年,深知其中关节。大人但有驱策,下官必竭尽全力,为大人分忧!只是…” 他顿了顿,声音压得更低,眼神瞟了一眼主位上的赵文瑞,又似乎意有所指地扫过窗外,“这苗疆之事,根深蒂固,牵一发而动全身。有些规矩…即便是朝廷法度,也需…变通一二。大人是明白人,想必…嗯?”
穆之端起面前的米酒碗,浅浅啜了一口。那酸涩微辣的酒液滑过喉咙,带来一丝灼热。他抬眼,目光平静如水,看向石崇山那张写满“体察上意”和“经验之谈”的脸,又越过他,看向窗外无边的夜色与深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