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章 都察风雷四(第3页)
周猛点头:“确实。此人手段凌厉,不留余地。如今得宋都堂如此器重,晋王吃了大亏,太子又似有拉拢之意。京畿这潭水,怕是更浑了。”
李继将水囊重重顿在石桌上,眼神锐利:“浑点好!水浑了,才方便摸鱼!本王就等着看,老三和太子,还有那个得了银印的孤穆之,接下来怎么斗!”他嘴角勾起一抹冷笑,带着隔岸观火的意味。对他而言,只要不直接威胁到自身利益,对手之间的内耗,反而是乐见其成的好戏。
四皇子府·清泉茶馆雅室
同样的雅室,同样的茶香。四皇子李信依旧一身青衫,动作娴熟地温杯、投茶、注水。楚墨渊坐在对面,神色振奋。
“先生这一仗,打得漂亮!”楚墨渊语气带着钦佩,“李崇山那老狐狸,脸都绿了!晋王更是损失惨重!更难得的是,宋都堂竟将‘肃清吏治’银印授予了先生! 这可是莫大的信任与权柄!”
李信提起铜壶,水流如注,冲起碧螺春的清香。他脸上带着淡淡的笑容:“意料之中。先生行事,向来谋定后动,一击必中。宋都堂方正无私,此举正是对先生能力和功绩的肯定。”
“不过…”楚墨渊眉头微蹙,“先生锋芒太露,又得此重器,恐怕会招来更多忌恨。我担心…晋王那边不会善罢甘休,李崇山也定会暗中使绊。”
李信将一杯清茶推到楚墨渊面前,声音平静:“墨渊,你可知先生为何选择在此时,以漕运案立威?”
楚墨渊一愣。
“因为时间紧迫。”李信端起茶杯,目光透过氤氲的水汽,带着洞悉一切的清明,“先生志不在都察院,更不在京畿这一隅之地。他有更远大的图谋,有必须去做的事情。他没有时间慢慢经营,徐徐图之。他必须以最快的速度,在都察院站稳脚跟,掌握实权,才能撬动更大的棋局。宋都堂的银印,正是及时雨。”他轻轻啜饮一口,“至于忌恨…先生何曾惧过?银印在手,风宪之责更重,却也给了他更大的行事之权。”
楚墨渊恍然,随即眼中担忧更甚:“可明枪易躲,暗箭难防。尤其是…阿月姑娘那边…先生如今持银印行事,目标更大,阿月姑娘恐更易成为靶子。”
李信放下茶杯,眼神微凝:“这正是我担心的。阿月姑娘身份特殊,银发更是显眼。若有人以此做文章,攻讦先生‘结交妖邪’,那银印反而会成为众矢之的…”他沉吟片刻,对楚墨渊道:“墨渊,你暗中加派人手,留意郡主府周围的动静。若有可疑之人窥探,立刻拿下!另外…想办法,查一查最近是否有关于‘妖邪’、‘异术’的流言在暗中传播。若有,务必追查源头!”
“是!属下立刻去办!”楚墨渊神色一肃,起身抱拳。
李信微微颔首,目光望向窗外:“先生的路,注定荆棘密布。我们能做的,就是在他需要的时候,成为他最坚实的后盾。”清茶袅袅,少年皇子的眼神,坚定而深邃。
漕运案的余波在各方势力的暗流涌动中持续发酵。都察院内,高层态度迥异(宋怀瑾力挺赐印,陈廷敬谨慎观望,赵元礼沉默,李崇山加紧封锁);东宫之中,太子静观其变并借势敲打;晋王府内,毒计悄然酝酿并试图利用银印带来的关注;武王府上,武王冷眼旁观并点出银印的潜在影响;四皇子府邸,少年皇子已开始为远方的风暴未雨绸缪,并敏锐察觉到银印可能带来的新风险。孤穆之这柄出鞘的利刃,在斩断漕运积弊、获得象征性重器的同时,也让自己彻底暴露在各方势力更集中的火力之下。京城的棋局,因他这一子及其所得的银印,变得更加诡谲凶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