衣冠谋冢欧阳少羽

第15章 陵寝疑云·地宫惊魂

慈宁宫的血腥与婉儿带出的惊天秘闻,如同投入深潭的巨石,在紫禁城最深处激荡起无声的巨浪。然而,表面的宫闱却异常平静。皇帝皇帝在太后再次昏迷后,并未深究婉儿那惊世骇俗的质问,只是下令封锁消息,严令太医不惜一切代价延续太后生命。婉儿被“请”出宫后,也未被追究,仿佛那场风波从未发生。


 但暗流,已然汹涌。


 三日后,养心殿。


 皇帝端坐龙椅,面色沉凝,眼底深处翻涌着复杂的情绪。案头堆着几份关于太后病情的奏报,字里行间皆是“回天乏术”、“尽人事听天命”的绝望。殿内焚着龙涎香,却驱不散那股无形的沉重。他疲惫地揉了揉眉心,目光落在殿中肃立的穆之身上,仿佛看着一根可以倚重的擎天之柱。


 “孤卿,”皇帝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,如同砂纸摩擦,“太后凤体…恐时日无多。然孝吕陵地宫工程,因去岁冬寒及今春多雨,进度迟缓,尚未竣工。朕…心甚忧。” 他刻意强调了“尚未竣工”四字。


 穆之躬身,声音沉稳:“陛下孝心感天动地。孝吕陵乃太后万年吉地,关乎国体,不容有失。臣愿亲往督视,确保工程万全,以慰圣心。”


 “嗯。”皇帝微微颔首,眼中闪过一丝赞许,但更深的是难以言喻的复杂,“朕正有此意。穆卿洞察秋毫,明断万里,由你前去,朕最是放心。”他站起身,缓缓踱下御阶,停在穆之面前,目光如炬,带着无形的压力,“然…陵寝重地,关乎社稷风水,更关乎皇家体统与后世安宁!朕要你…仔仔细细地看!” 他每一个字都咬得极重:


 > “看地宫规制是否一丝不苟合乎典仪?看金井(放置棺椁的墓穴)方位是否分毫不差精准无虞?看一砖一石是否坚固如铁,能承万载之重?更要看…” 他猛地压低声音,一股森然的寒意瞬间笼罩大殿,“有无宵小之辈,胆敢在朕母后陵寝之上,动什么不该动的手脚!掘什么…不该掘的根底!”


 最后一句,如同淬毒的冰锥,直刺穆之心底!皇帝这番话,意有所指,锋芒毕露!联想到婉儿带出的秘闻,穆之瞬间明了此行的真正凶险——这绝非简单的督工,而是一场针对皇家隐秘甚至弑母阴谋的探查!他心头凛然,面上却沉静如水,深深一躬:“臣,明白!定当竭尽全力,不负陛下所托!掘地三尺,亦要保陵寝无虞!”


 “好!”皇帝眼中闪过一丝决绝,转身从御案上取过一枚沉甸甸的金龙令牌,“持此令牌,如朕亲临!工部、内帑司、钦天监,一应人等,皆听你调遣!若有阻挠、懈怠、舞弊者…” 他目光如刀,“可先斩后奏!”


 “谢陛下!”穆之双手接过那冰冷的金令,仿佛接过了一座山岳的重量。


 “去吧。”皇帝挥挥手,目光投向窗外明媚却刺眼的春光,带着一丝疲惫与深不见底的忧虑,“早去早回。朕…等你的消息。” 那“消息”二字,重若千钧。


 孝吕陵,位于京城以北百里外的昌瑞山南麓。此地山势绵延如伏龙,前有玉带河蜿蜒似银练,后有主峰巍峨作屏障,乃钦天监耗费数年堪舆选定的“龙兴吉壤”。


 穆之一行轻车简从,抵达陵区时,已是午后。春日山野,本该鸟语花香,生机盎然。然而,当踏上那条长达数里、由巨大青石板铺就、直通陵寝核心的神道时,一股沉重、肃杀、隔绝生机的气息便扑面而来,将春意彻底隔绝在外。巨大的石翁仲(文臣武将石像)披着岁月的苔痕,面无表情地矗立两旁,石马扬蹄,石兽狰狞,在斜阳下投下长长的、扭曲的阴影,如同沉默的阴兵,冷冷注视着每一位踏入这死亡之域的来客。空气中弥漫着新凿石粉的呛人气息和一种源自地底深处的、若有若无的土腥阴冷。


 工部右侍郎张翰、内帑司总管太监刘淳、钦天监监正袁天风早已率人在神道尽头、高大的明楼前迎候。三人见到穆之手持金令而来,神色各异。张翰面有忧色,额头隐见汗光;刘淳眼神闪烁,笑容谄媚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;袁天风则手持拂尘,面无表情,一副超然物外的样子,只是眼底深处掠过一丝精芒。


 “下官(奴才)恭迎孤大人!”三人齐声行礼,声音在空旷的神道上显得有些单薄。


 “诸位免礼。”穆之神色平静,目光锐利地扫过三人,“奉旨查验陵寝工程。即刻前往地宫。”


 “是!”张翰连忙应道,声音有些发紧,“大人请随下官来。地宫深处,阴湿晦暗,尚未完全通风,还请大人…” 他话未说完,穆之已率先迈步,走向那黑洞洞的方城入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