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9章 尘封卷宗
西山漆林盗伐案与孝吕陵毒烟案的双重阴影,如同两片沉重而污浊的铅云,沉沉压在京师上空,压得人喘不过气。 都察院签押房内,烛火摇曳不定,将穆之的身影拉得细长而孤寂。他端坐于书案后,眉宇间凝结着化不开的凝重。杜三那泣血的控诉、周墨白咽喉处狰狞的琉璃瓦碎片、青灰膏泥中致命的磁石粉……所有线索都如同冰冷的锁链,一环扣着一环,最终都死死地锁向一个被刻意掩埋了十三年的深渊——西山漆林盗伐案! 而此案的关键人物,工部右侍郎张翰,虽被陛下轻描淡写地罚俸留任,但其闪烁其词、避重就轻的态度,以及那份刻意被销毁的卷宗……无不昭示着此人绝非仅仅是“失察”那么简单!他极可能是当年那场冤案的主谋之一,是掩盖滔天罪行的关键推手!
“大人!”林远快步走入签押房,脚步声打破了死寂。他手中捧着一份卷宗,虽风尘仆仆,眼中却闪烁着压抑不住的兴奋光芒,“查到了!当年‘西山漆林盗伐案’的主簿记录!虽然周墨白那狗官销毁了大部分卷宗,但卑职带人翻遍了户部、工部那些积满灰尘、几乎被遗忘的旧档库房!终于在库房最深处,一堆废弃的漕运账册夹缝里,找到了这个!”他小心翼翼地将卷宗呈上。
穆之精神一振,立刻接过卷宗。纸张已然泛黄发脆,边缘卷曲,墨迹也有些模糊不清,但关键的信息,如同黑暗中挣扎的火星,顽强地留存了下来!他目光如炬,迅速扫过上面的文字:
“承德十四年秋,九月廿三。西山御用漆林(甲字叁号林区)上报被盗伐漆树三百株。 树龄皆在二十年以上,为上等生漆原料……时任工部清吏司郎中张翰,奉部堂令,负责勘查、上报……案发后三日,张翰呈报:已抓获盗伐主犯——官窑大匠杜青山及其三名同伙(姓名不详),缴获赃款白银五百两整……人赃并获,供认不讳……主犯杜青山,判斩立决,秋后处刑。三名从犯,流放三千里……赃款……悉数上缴工部库房入账……”
“赃款…上缴工部库房?白银五百两?!”穆之的眼神骤然锐利如刀锋,带着洞穿虚妄的寒光!他猛地抬头,看向林远,“杜青山区区一匠户,无权无势,如何能组织人手,神不知鬼不觉地盗伐三百株御林漆树?三百株上等漆树,价值何止万金?!区区五百两赃款?这数字…荒谬至极!这赃款…是虚报!是伪造!还是…被某些人暗中截留了?!”
“大人明察!”林远声音低沉,带着一丝寒意,“更可疑的是,卑职顺藤摸瓜,查到就在漆林案发前一个月,工部库房有一笔高达五万两白银的‘河工备用银’支出!账目记载用途为‘加固永定河堤防’,但经手人……正是当时的工部侍郎……崔文远!而案发后不久,这笔巨大的‘亏空’……就被那‘缴获’的五百两‘赃款’和后续追加的一笔四万九千五百两‘河工紧急拨款’……巧妙地……抹平了!账面上,天衣无缝!”
“崔文远!!” 穆之眼中寒光爆射,如同两道冰冷的闪电划破黑暗!又是他!孝吕陵毒烟案的主谋!工部贪腐巨蠹!原来早在十三年前,这条毒蛇就已经开始利用职权,编织贪墨的网络!西山漆林盗伐,极可能就是他为了填补河工银的巨大亏空,自导自演的一场监守自盗!张翰作为其心腹下属和清吏司郎中,不仅知情,更充当了具体执行者和掩盖真相的帮凶!而杜青山……这位手艺精湛、秉性耿直的大匠,不过是他们精心挑选出来,用来顶罪的替死鬼!一条无辜的生命,一个原本幸福的家庭,就这样被碾碎在贪欲与权力的车轮之下!
“好一个崔文远!好一个张翰!”穆之猛地一拍桌案,紫檀木发出沉闷的巨响!他眼中燃烧着冰冷的怒火,“贪墨河工银在前,监守自盗御林漆在后!构陷忠良,草菅人命!其行可诛!其心可诛!罪不容赦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