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2章 暗夜访客(第3页)
日子,就在这伤痛、等待与无声的守候中,一天天流逝。长乐宫的血雨腥风似乎已经远去,但留下的伤痕与暗流,却远未平息。余烬之中,温情脉脉,却也暗藏杀机。前路,依旧漫长。
数日后,负责清理乐清山崩塌废墟、搜寻失踪人员的官兵,在距离长乐宫入口甬道不远的一处隐蔽山坳中,发现了一具被雨水冲刷得几乎面目全非的尸体。尸体身着钦天监监正的深紫色官袍,虽已腐败不堪,但腰间悬挂的钦天监令牌和随身携带的罗盘碎片,以及其身旁散落的、刻有“袁”字的玉佩残片,最终确认了其身份——正是钦天监监正,袁天风。
尸检结果显示,袁天风死于一种极其阴毒狠辣的指力,后心要害处有一个深可见骨的焦黑指洞,周围经脉骨骼尽碎,死状凄惨。其死亡时间,远在穆之小队进入地宫之前。显然,这位真正的袁监正,在抵达乐清山不久,便已遭了顾朝夕的毒手,并被伪装成他的模样潜入队伍,最终在关键时刻发动了那致命的一击。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这一发现,让穆之等人心中更添沉重。袁天风,这位无辜的老者,也成为了这场围绕长乐宫展开的血腥阴谋中,又一个无声的牺牲者。
穆之升任大理寺卿的旨意下达数日后,他肩头的伤势已基本愈合,府中众人虽仍在休养,但情况趋于稳定。他深知职责所在,不敢懈怠,择吉日前往大理寺赴任。
大理寺官署庄严肃穆,飞檐斗拱在烈日下投下厚重的阴影。正堂之上,“明镜高悬”的匾额熠熠生辉。穆之一身簇新的三品孔雀补子绯袍,腰悬金鱼袋,端坐于主位之上。堂下,大理寺一众属官分列两侧,躬身行礼。
“下官等参见寺卿大人!”
穆之目光沉静,扫过众人,抬手虚扶:“诸位同僚免礼。”他的视线落在左侧为首的一位身着四品云雁补子青袍、面容精干的中年官员身上,“王少卿。”
大理寺右少卿王明远连忙出列,躬身道:“下官在。”
穆之语气平和,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清晰:“王少卿,本官初掌大理寺,尚需熟悉诸多事务。我这个人,素来不喜枯坐案牍,更倾向于亲临现场,察验实情。因此,日后寺中的日常公务,恐怕要多劳烦王少卿费心打理了。”
王明远神色恭谨,没有丝毫推诿:“大人言重了。为大人分忧,处理日常庶务,本就是下官分内之责。大人但有驱使,下官定当竭尽全力,不敢有丝毫懈怠。”
穆之微微颔首,表示满意。他端起手边的茶盏,轻轻撇了撇浮沫,状似随意地问道:“对了,前大理寺卿韩庚辰大人,此番调任何处?”
王明远立刻回答:“回大人,韩大人是平调,出任刑部右侍郎。”
刑部右侍郎?穆之心中念头微转。刑部与大理寺同为三法司,职责虽有交叉,但刑部更重初审、缉捕,大理寺主掌复审、重案。韩庚辰平调刑部,看似同级,但刑部侍郎在六部之中,权柄更重,尤其是右侍郎分管具体事务,绝非闲职。皇帝此举,既是对韩庚辰能力的认可,或许…也暗含了某种平衡与制衡之意?
穆之面上不动声色,放下茶盏,语气淡然中带着一丝官场的客套:“哦?倒是个好去处。刑部事务繁重,韩大人经验丰富,必能胜任。愿韩大人在刑部,也能如在大理寺一般,明察秋毫,整肃法纪,为朝廷效力。”
“大人所言极是。”王明远应和道。
简短的上任仪式和交代后,穆之并未在大堂久留。他深知真正的挑战不在案牍,而在纷繁复杂的案情和隐藏在暗处的敌人。他需要尽快熟悉大理寺的运作,更要为即将到来的风暴做好准备。离开正堂时,他最后望了一眼那高悬的“明镜高悬”匾额,眼神沉静而坚定。这面镜子,不仅要照见天下刑狱,更要照出那些魑魅魍魉的影子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