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章 请命远疆(第2页)

 

赵崇接过奏疏,目光落在“请任边县”几字上,眉头微不可察地一蹙。他展开细阅,确认了顾承安确实是真心请调边疆,而非欲擒故纵。他放下奏疏,看着眼前这个倔强的年轻人,心中念头急转。既然不愿归附于他,又不肯入周相的毂中,倒不如……

 

他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,似是下定了决心,也带着一种刻意的考验:“你既有此心,本王便成全你。蓟北,安平县,尚缺一位县令。便命你为安平县令,从七品。如何?”

 

赵崇说出“安平县”三字时,语气带着一种不易察觉的压力。他紧盯着顾承安的反应,预期中或许会看到一丝犹豫、惊惧,甚至是退缩。毕竟,安平县的凶名,在京城官场并非秘密。他甚至想,若是顾承安此刻反悔,或许还有拉拢的余地。

 

然而,出乎赵崇意料的是,顾承安脸上非但没有惧色,反而露出一丝如释重负般的欣喜,立刻躬身行礼:“谢王爷成全!臣,领命!”

 

这下轮到赵崇真正惊讶了。他眉头一挑,发出一声意味不明的冷笑,语气中带着浓浓的审视和怀疑:“呵……你知道那是什么地方吗?” 他几乎以为顾承安是初生牛犊不怕虎,根本不了解安平的险恶。

 

顾承安抬起头,迎上赵崇探究的目光,神色平静却异常清晰地回答:“臣知道。蓟北安平,边陲危地,三面环伺。西有蛮族游骑袭扰,北有金帐汗国虎视,东临燕云失地,烽火不绝。前两任县令,一冻毙于雪原,一殉于蛮族之手。”

 

赵崇眼中的惊讶更深了。原来他并非不知,而是明知山有虎,偏向虎山行!“既然知道如此凶险,为何还敢应下?甚至……?” 赵崇的语气带着一丝难以置信,更多的是一种对眼前这个年轻人选择的困惑。

 

顾承安挺直脊梁,眼中闪烁着一种近乎固执的光芒:“臣怕死。但臣更怕不明不白地‘病卒’于任上,于国于民,毫无寸功。安平虽险,却正是需要人去的地方。若人人畏难而退,安平百姓何辜?大靖边防何固?王爷肯将此重任托付于臣,是给了臣践行所学、为民请命的机会,臣自当感激,并全力以赴!”

 

油灯爆了个小小的灯花,噼啪一声,映亮了顾承安年轻却异常坚决的面庞。

 

屋内再次陷入寂静。赵崇久久地凝视着顾承安,心中的思绪翻腾。他原本想用安平县的凶险来逼退顾承安,或是让他认清现实,回心转意。却没想到,这反而激起了他更强的决心。这顾承安,骨子里竟是如此的刚硬和理想主义!

 

许久,五更的鼓声隐隐传来。赵崇终于收起了那份刻意的施压和试探,心中对顾承安的看法已然改变。或许……这个看似文弱的书生,真的能在绝境中闯出一条路来?

 

他语气复杂地说道:“但愿你能活到明年开春……” 这话里,怀疑仍在,却也隐隐透出一丝不易察觉的期许。

 

顾承安心中一震,听懂了这句未尽之言。这既是残酷的现实提醒,也是一种变相的认可和考验。他双手抱拳,郑重承诺:“臣定不负王爷所望,定当全力以赴,守护安平百姓,守护大靖边疆!”

 

赵崇微微颔首,不再多言,转身向外走去。行至门口,他脚步微顿,并未回头,只留下一句沉沉的话语:“顾承安,你既决意赴安平,便要做好万全准备。边疆不同京城,那里是刀光剑影,是生死存亡。记住,莫让本王失望,也莫让你自己失望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