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1章 茶香暗涌(第3页)

 

离开供销总社的办公室,胡谦感觉自己像是刚打了一场硬仗,虽然没有刀光剑影,但那种无形的压力和高效的节奏,让他精神高度集中。

 

“东家,这个李经理,好厉害的派头!”阿勇擦了擦额头的汗。

 

“不是派头,是规矩。”胡谦若有所思,“安平县的规矩,严密、高效,而且……不容置疑。我们在这里做生意,必须先学会适应他们的规矩。”

 

下午,胡谦派去打探其他消息的伙计也陆续回来,带回的信息与李峥所说基本一致:

 

安平县的工厂对棉花、蚕丝、各种矿石特别是铁、铜、煤的需求量极大,几乎是敞开了收购,但前提是必须符合他们极其严格的质量标准。收购点设在各个工业园区附近,由名为“物资储备与调配中心”的机构统一管理。

 

安平本地生产的各种工业品,如布匹、成衣、五金工具、日用陶瓷、甚至一些包装好的食品,如饼干、糖果,价格普遍极其低廉,质量却相当不错。批发市场里,已经有不少来自周边府县甚至更远地方的商人,像蚂蚁搬家一样将这些商品运走。

 

综合了所有信息,胡谦心中的商业蓝图逐渐清晰起来:

 

将带来的高档茶叶交给供销总社销售,同时,利用在中原的关系网,组织普通茶叶、棉花、蚕丝、矿石等安平急需的原材料,大批量运来销售。这是“输入”环节。

 

在安平本地,大量采购物美价廉的工业制成品,如布匹、工具、日用品等,运回中原地区销售。这是“输出”环节。

 

只要打通了这两条商路,形成一个双向流动的贸易循环,利润将是惊人的!

 

然而,在兴奋之余,胡谦心中也升起了一丝隐忧。安平县这种高度组织化、标准化的经济运行模式,背后必然有一个强大到恐怖的控制核心。那个“质检中心”、“物资储备与调配中心”、“轻工业部”、“银行”……这些机构的存在,意味着商业活动的每一个环节,都可能处于严密的监管之下。

 

他想起昨天看到的那些西凉质子,想起迎宾楼里无处不在的“小安”,想起工厂里如同精密零件般工作的工人,想起市场上虽然繁荣却缺乏自由议价空间的交易……安平县的富饶和强大毋庸置疑,但这种富强,似乎是以某种程度的“自由”为代价换来的。

 

在这里做生意,机遇巨大,但风险同样不小。一旦触犯了他们的“规矩”,后果恐怕不堪设想。

 

傍晚时分,胡谦独自一人走出迎宾楼,在开发区宽阔的街道上缓缓踱步。夕阳的余晖洒在那些高耸入云的玻璃幕墙上,反射出冰冷而辉煌的光芒。

 

他抬头望向城市中心那个方向,隐约能看到“忠勇武神宫”那融合了传统与未来感的宏伟轮廓,在暮色中如同一个沉默的巨人,俯瞰着这座奇迹之城。

 

那里,或许就隐藏着安平县一切秘密的答案。

 

胡谦深吸了一口气,空气中似乎都带着一丝工业化的、冰冷的气息。他知道,自己目前接触到的,还只是安平县庞大运行体系的表层。想要在这里站稳脚跟,甚至发展壮大,他必须更深入地了解这个地方,了解它的权力结构,了解它真正的“主人”是谁,以及……他们到底想要什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