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3章 无声巨坝(第2页)

 

这一切线索拼凑起来,指向一个更深层的可能:安平县不仅在利用商业引力,更在动用某种力量,有意地进行信息管控。

 

“这安平县,分明就是一道横亘在北疆与中原之间的‘无声巨坝’!” 胡谦心中豁然开朗,却也升起一股寒意。

 

这巨坝,一方面如同三峡险隘般,将北方草原和西域的混乱、冲突、异族势力阻隔在外,为坝内的安平县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环境;

 

另一方面,它又像一个巨大的信息黑箱,将坝内发生的一切——西凉的败亡、自身的崛起、甚至可能存在的更大秘密——牢牢封锁起来,阻止其向南扩散,特别是向中原朝廷扩散。

 

中原对此几乎一无所知。他们或许还在为边境的“小摩擦”扯皮,还在为朝堂上的权力倾轧而内耗,浑然不觉北方已然天翻地覆,一个全新的、强大的、规则迥异的势力正在眼皮底下悄然崛起。

 

中原,就像被这“无声巨坝”保护,或者说蒙蔽着,沉浸在一个巨大的“信息茧房”之中,对即将到来的风暴毫无察觉。


就在胡谦逐渐厘清“无声巨坝”的轮廓,并为中原的处境感到忧虑之时,一件意料之外的事情发生了,进一步印证了他的猜测,也将安平县推到了更复杂的地缘政治舞台中央。

 

这日,胡谦正要去位于南衙附近的“安平城市银行”办理一笔预付货款的转账业务。南衙一带是安平县的核心区域,戒备森严,往来人员虽多,却都行色匆匆,秩序井然。

 

忽然,一阵马蹄声打破了街道的宁静。胡谦循声望去,只见一队骑士正从城门方向疾驰而来,直奔南衙。这队人马大约二三十骑,与安平县常见的、制服统一、装备精良的巡逻队或军队截然不同。

 

他们胯下的战马神骏异常,显然是耐力与速度俱佳的北地良驹,但此刻却略显疲惫,马身沾满尘土。

 

马上骑士更是引人注目。他们大多身着粗砺的皮裘和磨损的布衣,颜色暗沉,显然是长途跋涉而来。风霜雨雪在他们脸上刻下了深深的印记,裸露的皮肤呈现出被烈日和寒风反复侵蚀的古铜色。他们的武器各异,有弯刀,有长矛,有弓箭,都带着实战的痕迹。

 

最让胡谦印象深刻的,是这些人的眼神。没有中原官僚的雍容圆滑,没有西凉贵族的倨傲浮华,他们的眼神异常锐利、坚韧,带着一种久经沙场、在绝境中挣扎求存的悍勇之气,以及一丝难以掩饰的凝重和焦虑。

 

这是一种属于草莽英雄、边地抗争者的独特气质。

 

这队人马的到来,显然引起了不小的骚动。街道两旁的人们纷纷驻足观望,低声议论。南衙门口的卫兵立刻上前,但并未阻拦,而是迅速分列两旁,形成一条通道,表情严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