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章 异国他乡苦求学(第2页)

 

语言成了第一道坎。课堂上老师讲得太快,笔记根本记不下来;同学之间交流频繁,她只能尴尬地微笑。

 

第一天下课后,她独自走在回公寓的路上,路过一家咖啡馆,里面飘出浓郁的咖啡香。她推门进去,点了杯热拿铁,坐下后翻开笔记本,开始逐字翻译今天课堂上的重点内容。

 

店里的背景音乐是法国老歌,旋律悠扬,像是在安慰她此刻的孤独。

 

她低头写着,笔尖划过纸页的声音轻柔又坚定。

 

图书馆成了她最常去的地方。

 

清晨七点,她就背着包出发,穿过几条街,跨过一座桥,走到学校图书馆门口。那里已经有学生在排队,她默默排在队尾,等待开门。

 

里面的气氛安静而专注,她坐在角落的位置,面前堆满了设计理论书籍和参考资料。

 

有时候看累了,她会抬头望向窗外。塞纳河静静流淌,偶尔有游船缓缓驶过,河面上泛着细碎的光。

 

她想起傅斯年曾经带她去过一次巴黎,那时他们还在大学,两人挤在廉价旅馆里,白天逛博物馆,晚上在街头吃热狗。他说以后要带她住在埃菲尔铁塔对面的酒店,她笑他太俗气。

 

如今,她真的来了,可那个人却永远留在了对岸。

 

某天下午,她在图书馆翻阅一本关于现代服装结构设计的书,正看得入神,忽然听到旁边有人低声说话。


“你是中国人?”

 

她抬头,看到一个戴眼镜的男生,手里拿着同样的书。

 

“是的。”她点头。

 

“我叫马修,是这里的研究生。”他笑着递出手,“你也学服装设计?”

 

她愣了一下,伸手与他握了握,“顾清欢。”

 

“你的名字真美。”他说,“听起来像一首诗。”

 

她微微一笑,“谢谢。”

 

那天之后,他们成了朋友。

 

马修来自加拿大,在巴黎读了三年,对这里的一切都很熟悉。他经常陪她去上课,帮她翻译老师的讲解,也会在周末带她去逛市集、看展览。

 

“你知道吗?”有一次他们走在蒙马特高地的小路上,马修突然说,“你在课堂上的作品,老师说很有潜力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