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生1980从潜水赶海到万渔场亦然寻意
第44章 渔网里的暖阳(下)(第2页)
他不再提价还价,熟门熟路地带着两人在堆满渔具的店里穿梭,精准地抽出几捆深绿色的尼龙线网。
“喏,这种!网衣比单船用的加宽三成,网眼尺寸按你们说的黄花鱼、鲳鱼为主,加固了边缘和受力点!浮子用这种中空的硬塑,浮力足还不易碎!沉子铅锡合金,分量够!配这种加粗的协作浮标,红黄两色,隔老远也看得清,方便两条船定位…”
他一边介绍,一边麻利地清点、捆绑,给出的价格实实在在,甚至还搭送了几包修补网具的备用线和几块磨网梭的油石。
当王大海和陈栓柱扛着沉甸甸的崭新流刺网卷、两大捆加粗缆绳、一箱协作浮标,以及那个用油布仔细包裹的“传承包裹”走出周记渔具行时,冬日的阳光正穿透云层,暖暖地洒在他们身上,也洒在怀中那象征着“合力”与“同心”的渔网上。
刚回到琼崖村。准备了一下,让这里的小码头开始热闹了起来。
“顺风号”、“海燕号”、“浪里钻”三条小船并排泊着,王大海用桐油把这三艘船重新的刷了一遍,这三艘船在阳光照耀下泛着温润的光。
王建国腿也彻底好了,精神矍铄地在码头上指挥着大伙忙活。德顺爷揣着手,笑眯眯地看着。福水叔和他两个壮实的儿子阿水、强子,还有另外两个自愿加入小船队试练的年轻后生,都围在一起。
王大海将那张泛黄的“琼崖结”图纸用石块压在平整的礁石上,老周赠送的专用油绳和木梭分发给核心的几个人。
“大家伙,都看仔细了。”王大海的声温和有力,穿透了海风的呼啸,柔声说道:“这叫‘琼崖结’!是咱老辈渔民用血汗换来的‘合力结’、‘救命结’。船连船,就靠它!心连心,也得像它!”
他拿起油绳和木梭,对照着图纸上的线条,开始认真地演示第一个基础步骤。
陈栓柱、阿水、强子等人聚精会神,围拢过来,手指开始模仿着王大海的动作,在粗糙的绳子上缠绕、穿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