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3章 礁石不移(第2页)

 

周振邦站在原地,看着王大海认真工作的样子,对这位渔民愈发的赞赏起来,这琼崖村的王大海,是块真正的硬礁石,海水冲不垮,也轻易搬不动。

 

王大海没理会背后的目光。他专注的工作着,把所有的死苗全部捞出后,他的手指再次的探进水里,捻起一只软塌塌、颜色蜡黄的海参苗。

 

感受指腹传来的触感粘腻无力,“断电。”他头也没抬,声音不高,却带着不。

 

张建军一个激灵,也不敢有什么质疑,几乎是扑向墙角的电闸。

 

“啪嗒”一声,恒温循环泵的低鸣戛然而止。王大海将几个病得最重、苗体已开始溶解的幼苗被迅速搬到角落隔离。

 

小李很快抱着几袋活性炭和一个簸箕跑回来,簸箕里是新扒拉出来的、还带着余温的草木灰。

 

“活性炭敲碎,越细越好,铺一层在干净的空缸底。草木灰用细纱布包几层,做成小包,泡在准备换的新水里。”

 

王大海快速吩咐着。他自己则从怀里掏出一个小油纸包,倒出些淡黄色粉末,混合清水搅动,调出一股味道刺鼻的药水。

 

“王师傅,这是?”小李忍不住问。

 

“土方子,清淤杀菌的。”王大海言简意赅。他将捞出的病苗,小心翼翼地放入铺了薄薄一层活性炭碎末的新缸里。又将浸泡着草木灰包的水桶提到缸边,用瓢舀着,极其缓慢、均匀地淋在病苗身上。浑浊的药水也按比例小心地滴入。

 

整个过程,他全神贯注,动作温柔,好像已经做过成千上万次一般。

 

周振邦默默看着,心头惊叹连连。这渔民的手段,看似粗陋却粗中有细,对幼苗的分类把控隔离,都是恰到好处,真的看不出来是个渔民,说他是厂长都没人会反对。

 

时间在忙碌中一点点流逝。

 

库房里被王大海隔离的几个重病缸里,情况肉眼可见地恶化,苗体加速溶解,水色变得污浊不堪。

 

那些被王大海“抢救”出来的苗,在铺着黑炭末的清水里,虽然依旧蔫蔫的,体色灰暗,却似乎被暂时遏制住了?至少,没有继续恶化下去。

 

周振邦的心揪紧了。他见过太多束手无策的死亡,眼前这微弱的“稳住”,竟让他生出一丝荒谬的希望。

 

不知过了多久,窗外的日头已经偏西。

 

王大海直起身,揉了揉发酸的腰背,额头上沁出一层细密的汗珠。

 

他看了一眼那些暂时“稳住”的苗缸,又扫过角落里已然彻底死寂的隔离缸,长长吁了口气,脸上没什么兴奋的表情,心中只有一声叹息,还是来晚了。

 

“暂时这样。隔两个时辰换一次草木灰水,药水减半。活性炭明天换新的。”他对小李交代完,这才转身,看向一直沉默旁观的周振邦。

 

周振邦迎上他的目光:“老王,真的辛苦了。现在这批海参情况怎么样。”

 

王大海用袖子抹了把汗,摇摇头:“尽点力,能救回多少算多少。这苗,根子伤了,元气大损,就算缓过来,也长不壮实了,做种是没指望了。”

 

这话像根针,扎得周振邦心头一刺。

 

他当然明白,王大海表达的应该是比较委婉了,这一批苗,实际情况可能更糟,算是废了大半。

 

他沉默了几秒,再开口时,语气郑重了许多:“老王,我周振邦说话算话。你这份情,厂子记下了。今天要不是你,别说苗,这台进口泵也得报销,损失更大。”

 

他顿了顿,:“我还是那句话,厂子需要你这样的人才。顾问的位置,待遇,都好商量。你再考虑考虑?留在城里,平台、资源,都不是你那小渔村能比的。”

 

王大海态度坚决的摇了摇头:“周厂长,您的好意,我心领了。可我王大海的根在琼崖村,在海里。”

 

他顿了顿,微笑着说道:“家里有老爹老娘要顾,有怀着娃的媳妇等着,还有一村老少爷们指着新船队吃饭。公家的金饭碗是好,可金窝银窝,不如自家的狗窝自在。规矩多了,我这野性子,怕是要憋出病来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