反思(第2页)
石北科盯着牢房墙上混凝土中一个微小的凹痕看。那是这片毫无变化的世界中唯一的瑕疵。那是他的秘密——一个可以让他集中精神的锚点,在这个外界无声流转的世界中。
也许外面是夜晚,但这里永远不会黑。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标记时间的流逝,就算有,也会被抹去。他一直被监视着。头顶上方有一盏荧光灯嗡嗡作响地散发着光亮。天花板两个角落的镜面壳摄像头记录着他的一举一动。一个麦克风监听着他的一言一语。他孤身一人,却从未真正独处。作为一名高关注度的囚犯,政府不惜成本,全天候地监视他——以防他在政府实施正义之前自我伤害。
石北科仰躺着凝视墙面,脑海中的记忆依旧像裸露的神经,每一次思绪的转动都令他隐隐作痛。
值得为此失去一切。他曾这样对自己说起蔡璐。她确实美丽,但更重要的是她所反映出的他自己。他值得拥有这样一个成功、自信的伴侣。可他凭什么觉得她会看上他?是什么部分的他在滋养着这样的幻想?那才是真相中最悲哀的部分。他早已准备好被“编程”。他甘愿抛弃怀疑,只为沉浸在那种生活中。他不想知道真相——不想知道关于她的真相,更不想知道关于自己的。
他们说蔡璐现在已经死了。如果她当初肯向他吐露真相,也许他会做出正确的选择。令他羞愧的是,他并不能确定。
审判过程像一场疾速推进的媒体狂欢。他惊讶于对他不利的证据数量之多。回想起来,他觉得自己本该更早看出这是个陷阱——蔡璐催促他保密。还有那些他毫不知情的事,却成了压倒他的致命铁证。他电脑里的文件。那些被数字粉碎机处理过、但却未完全销毁的公司文档与名单。一份以假名“michaelC”申请的护照。以那个假名在境外建立的银行账户和公司。信用卡消费记录与公司董事身份。对焦恩军和陈新的电话记录以及汇款详情。几封电邮揭示了一个刚好适合媒体炒作的阴谋。
所有人都相信石北科要为那些人的死负责——包括龙森。他还记得龙森曾几次来寻求他的指导,而他却拒绝了做导师的角色。做任何人的父亲形象,都是他最不愿接受的事。
石北科几乎无法责怪公众对他怀有怨恨。证据既广且深。最致命的一点,是石北科的确和蔡璐有婚外情。他们之间的那些行为,当时不过觉得怪异和放纵——但当这一切与对他不利的海量证据叠加后,就塑造出了一个与公众所知的警探——石北科,英勇警察同志、忠诚丈夫——完全不同的人。如此不同,甚至让他自己也开始质疑。
但他的妻子皎洁让他感到意外。他以为她会庆幸终于摆脱了他。
很奇怪。直到现在,他都记不清当初是她逼他结婚,还是他主动提出,只是为了“做对的事”。那时他甚至从未想过,她也许根本不想嫁给他。那场怀孕在他脑中不过是“发生在他身上的事”。也许她之所以嫁给他,也是因为她觉得那才是“对的事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