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6章 量子建筑的暗涌与破局(第2页)

发布会结束后,路透社率先披露:中国军方已派遣量子监测船进入相关海域,美国五角大楼匿名官员称\"密切关注东方在量子空间的异常活动\"。社交媒体上,阴谋论甚嚣尘上,有人声称量子建筑是外星文明的信号接收器,也有人猜测这是某大国秘密研发的量子武器试验场。

03海底实验室惊变

在舆论风暴的中心,林深和沈砚舟登上了中科院南海科考船。他们此行的目的地,是半年前在南海发现的神秘海底实验室。该实验室由钛合金与未知晶体材料构成,表面刻满类似开平碉楼青砖的量子纹路。

当潜水舱接近实验室时,舱内的量子罗盘突然疯狂旋转。沈砚舟盯着监测数据,声音发颤:\"这里的量子纠缠强度是地表的1000倍,所有电子设备...\"话音未落,舱内灯光熄灭,应急系统显示外部有高频量子束正在穿透舱体。

两人冒险进入实验室,内部景象令人毛骨悚然。墙壁上的晶体不断生长重组,形成类似神经网络的结构。林深发现一台仍在运行的量子计算机,其内存中储存着大量建筑设计图——这些设计图与大湾区出现问题的建筑存在某种数学关联,图纸角落印着的徽标,竟与香港匿名文章中的配图如出一辙。

就在此时,实验室突然剧烈震动,墙壁上浮现出血红色的量子文字:\"停止错误的解读\"。沈砚舟迅速将数据上传至云端,却发现所有传输信号都被某种力量吞噬。紧急撤离时,林深在地面抓取了一块晶体样本,其表面的纹路在阳光下显现出岭南骑楼的图案。
 

04媒体矩阵反击

从南海归来后,林深和沈砚舟组建了跨学科调查小组。他们联合南方周末、财新传媒等媒体,启动\"量子建筑真相\"深度报道计划。首期专题《当建筑开始思考》在全网引发热议,报道首次公开海底实验室的影像资料,并通过量子加密技术确保内容不被篡改。

报道中,记者采访了参与早期研究的工程师:\"我们在研发时确实发现材料存在自主学习特性,但没想到会被外部力量利用。\"文章配发的漫画将量子建筑比作懵懂的孩童,而海底实验室的神秘力量则是别有用心的教唆者。

与此同时,b站up主\"赛博考古队\"发布了系列科普视频,用通俗的动画解释量子建筑的原理与风险。视频中,传统建筑材料拟人化为稳重的老者,量子材料则是充满活力的少年,两者在神秘力量的干扰下产生冲突。这些内容的播放量迅速突破千万,弹幕中充满\"原来如此\"的恍然大悟。

面对媒体攻势,匿名文章的幕后推手终于现身。某跨国科技集团通过官方账号发布声明,承认曾在南海进行量子通信实验,但坚称与建筑事故无关。声明发布后,其股价在半小时内暴跌18%,网友发起的#抵制危险量子实验#话题登上推特全球趋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