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9章 艺术与前沿科技的跨界深潜与文明对话
01智能交通艺术化改造工程
在“云艺术方舱”项目缓解疫情焦虑后,林深和沈砚舟的注意力被城市交通困住了——某天早高峰,两人堵在环路上,看着眼前密密麻麻的车尾灯,沈砚舟敲了敲方向盘:“老林,你说这些铁皮盒子能不能别这么死气沉沉?”林深望着窗外广告屏上闪烁的艺术短片,突然拍腿:“把汽车变成移动美术馆!”
他们联手车企和交通部门,启动“流动艺术公路”计划。首批改造的公交车身被喷绘成动态水墨,车轮转动时,车身上的“江水”会随着速度流淌;出租车顶灯变成Led画布,根据乘客目的地推荐对应主题的艺术图案——去美术馆就显示梵高星空,去公园就切换成莫奈睡莲。最绝的是智能斑马线,行人走过时会亮起Ar投影,脚下浮现出《千里江山图》的青绿山水,让过马路变成“踏浪而行”。
“现在堵车都不心烦了,看隔壁车道的车在放《大闹天宫》动画!”网约车司机张师傅笑着说。项目还推出“车主共创计划”,市民上传的绘画作品有机会被选中喷在公共交通设施上。小学生李乐乐的熊猫涂鸦被喷在地铁车厢上,他每天放学都要特意坐那趟车:“我家的熊猫在地铁上旅行啦!”林深在通车仪式上调侃:“以后衡量城市文明程度,得看堵车时的艺术含量够不够。”沈砚舟补充:“我们要让通勤成为艺术体验的一部分。”
02量子计算与艺术的超维实验
参观量子计算实验室时,看着屏幕上跳动的量子比特,沈砚舟突然头晕:“老林,这些微观粒子的运动轨迹,像不像抽象画?”林深凑近量子计算机的冷却系统,金属管线在灯光下折射出奇幻光影:“要是用量子态当颜料,能画出超维度的艺术吗?”
他们联合物理学家,启动“量子画布”项目。科学家将量子纠缠态转化为可视化数据,艺术家据此创作——当两个量子比特处于纠缠状态时,系统自动生成对称的光影图案;测量量子态坍缩过程时,屏幕上会浮现出类似中国水墨画的晕染效果。最震撼的是“量子交响乐”——不同量子比特的振动频率被转化为音符,演奏出既规律又随机的音乐,听得物理学家老王直拍大腿:“这比公式还懂量子力学!”
项目推出“家用量子艺术模块”,普通电脑接入量子计算云平台后,能生成独一无二的量子艺术壁纸。“每次刷新都是新作品,因为量子态本来就测不准!”程序员小马炫耀着自己的桌面。林深说:“量子艺术让我们用美学理解宇宙的奥秘。”沈砚舟则透露:“下一步计划用量子退火算法生成永不停歇的动态雕塑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