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23章 市井科技的赛博庙会狂欢(第2页)
“单车改装大赛”火遍全网。有美术生把车改成独角兽,骑行时头顶发光角会晃来晃去;有程序员给车装上Ai语音,路过小区会喊“前方有坑,注意避让”。最震撼的是“夜间单车灯展”——上百辆改装单车组成车队,在长安街上画出流动的光轨,路人纷纷拍照发朋友圈,说“比国庆烟花还炫酷”。
“现在骑车像开艺术品,”小李摸着车身上的涂鸦,“连大妈都追着问哪儿改的。”林深蹲在车底下检查电路:“我们要让共享单车从马路垃圾变成城市风景,比跑车还吸睛。”沈砚舟给新车贴反光贴纸:“以后骑车得考艺术驾照,不然对不起这改装费。”现在每到傍晚,街头巷尾的共享单车都闪着五颜六色的光,骑行时还会播放改编的《青春修炼手册》,歌词改成“燃烧我的骑行魂”。
04易拉罐的微生物雕塑工坊
暴雨夜的实验室堆满了易拉罐,林深踢着空罐子骂街:“老沈你说,这玩意儿堆成山都没人要,跟秦始皇陵的兵马俑似的!”沈砚舟正用镊子夹罐子里的残渣,突然跳起来:“刚看论文说某些细菌能分解金属,要不咱用易拉罐养雕塑?”
他们联合微生物研究所搞了个“金属菌雕”计划。首批回收的五千个易拉罐被粉碎成颗粒,混入能分泌金属化合物的细菌后压成模具。三周后,模具表面长出金属结晶,掰开能看见易拉罐颗粒被分解成各种造型:有的像迎客松,有的似奔马,最绝的是“细菌埃菲尔铁塔”,高两米,全由易拉罐分解后的金属结晶构成。
“这玩意儿是易拉罐变的?”卖烤串的王大爷捏着金属菌雕直犯嘀咕。林深蹲在菌雕堆里擦汗:“大爷,以后您烤串的签子都能变成艺术品,比卖废铁值钱。”沈砚舟给参观者发菌种包:“未来扔垃圾送的不是废品,是雕塑种子,比垃圾分类有意思。”现在每个小区楼下都放着“菌雕回收箱”,老太太们拎着旧易拉罐排队换菌种,说这比跳广场舞还有成就感。
05Ar老照片的时空修复术
周末整理旧物,林深捧着泛黄的老照片叹气:“老沈你看,这张我太爷爷的照片都模糊成马赛克了,要是能修好就好了。”沈砚舟正用手机扫照片边角,突然把屏幕怼到林深脸上:“快看!Ai能根据像素重建场景,要不咱搞个‘照片复活计划’?”
他们联合图像研究所搞了个“时空相册”项目。在社区活动中心放台Ar修复仪,居民只要把老照片放上去,Ai就会根据模糊的像素重建场景:泛黄的结婚照会变成动态全息影像,黑白的全家福会染上真实色彩。“我看见我奶奶年轻时的样子了!”退休的张大妈盯着全息影像直掉眼泪。
更绝的是“跨时空合影”——修复后的老照片人物能与现代人合拍:小年轻小赵和太爷爷的全息像勾肩搭背,照片里的太爷爷还会眨眼睛。最震撼的是“胡同记忆墙”,把街坊四邻的老照片全修复成全息影像,路过的人一挥手,就能看见几十年前的自己在胡同里玩耍。
“这照片咋动起来了?”李叔摸着全息影像直发呆。林深调试设备时发现,连照片里的猫都能被Ai还原成活灵活现的全息像:“看来这玩意儿能复活万物。”沈砚舟给居民发Ar眼镜:“我们要让老照片从抽屉里走出来,比回忆录还鲜活。”现在每到周末,社区活动中心的修复仪前就排着长队,老太太们抱着一摞摞老照片来“复活”,说这比看老电影还有意思。
06智能厨房的赛博菜谱生成
深夜饿肚子,林深对着冰箱空叹气:“老沈你说,我这厨艺比量子隧穿还玄乎,能不能让厨房自己做饭?”沈砚舟正给微波炉输代码,头也不抬:“昨儿看《中华小当家》,突然想到——要是让Ai根据冰箱食材写诗,再把诗变成菜呢?”
他们联合美食App搞了个“诗厨计划”。在厨房装个Ai菜谱生成器,用户说句诗,机器就会根据诗意配菜:说“两个黄鹂鸣翠柳”,就做出黄鹂造型的煎蛋配青菜;念“一行白鹭上青天”,就端出虾仁摆成的白鹭配蓝蝶豆花茶。“我家孩子为了吃‘霜叶红于二月花’,主动背会了全诗!”宝妈陈女士举着手机里的菜品照片炫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