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23章 共生根脉的文明新土(第2页)
\"这系统比居委会大妈的嗓门还灵?\"林深指着屏幕里冒雨关窗户的小张,\"真有人愿意台风天出门帮忙?\"
\"积分奖励加人情账,谁不乐意?\"沈砚舟调出个响应速度图,\"上次暴雨,系统发出求助后,平均响应时间4分20秒,比消防队还快。你看这个,李姐家的急救包被借走3次,现在她的信用分够直接用社区的共享汽车。\"
这时,模拟系统突然发出刺耳警报:\"检测到7栋3楼有老人摔倒,心率异常!\"屏幕上立刻弹出三条路线:\"推荐路线1:502室王医生携带Aed设备,步行2分钟;备选路线:社区医院救护车,预计8分钟;备用方案:301室张护士携带急救包,1分钟内可达。\"
\"王医生正在共享厨房做饭呢。\"林深看着屏幕里扔下锅铲就跑的虚拟人像,\"这系统连谁在干啥都知道?\"
\"智能手环测的嘛。\"沈砚舟的影像拍了拍自己的手腕,\"但权限卡得严,平时看不到隐私,只有紧急情况才激活。上次刘奶奶在家晕倒,系统连她儿子的视频通话都自动拨通了。\"
指挥中心的门被推开,张大爷抱着个大箱子进来:\"小沈,我这老式手摇发电筒捐给应急库了,以前防汛全靠它。\"箱子里还堆着些稀奇玩意儿:有老式军用水壶,有能当哨子的打火机,还有个传呼机改装的报警器。
\"大爷您这是'老宝贝应急队'啊。\"林深拿起那只军用水壶,壶身上还刻着\"1998抗洪纪念\",\"这些比新设备还靠谱。\"
\"系统早就给它们建档了。\"沈砚舟的影像扫描了下水壶,屏幕立刻显示:\"老式铝制水壶,可应急储水1.5升,附带'野外生水过滤'民间技巧,适配现代净水片使用。\"
林深突然想起小时候台风天,全楼人搬着花盆堵楼道的场景:\"其实以前也这样,只不过现在系统把大家的力气往一处使。\"
\"对喽!\"沈砚舟的影像关掉模拟系统,\"科技不是代替人,是让想帮忙的人更快找到地方使劲儿。你看这个,上次地震演练,连租房子的95后都主动当起了楼栋联络员。\"
233.4城乡共生的生活褶皱
林深站在社区\"城乡交换站\"的院子里,脚边堆着刚从乡下运来的红薯,散发着土腥味。沈砚舟的全息影像蹲在红薯堆上,手里把玩着个智能测糖仪:\"老林,这可是威海老农特意留的'蜜薯',用咱们社区的厨余堆肥种的。\"
测糖仪\"滴\"了一声,投影出一行字:\"甜度18.7%,贡献者:威海昆嵛山农户王德福,可兑换社区共享厨房4小时使用权。\"
\"现在种地还带积分了?\"林深捡起个红薯,沾了点泥土,\"上次我妈说要腌萝卜干,能不能从乡下换点粗盐?\"
\"App上搜'传统工艺'就行。\"沈砚舟调出个交换清单,\"张铁匠用手工镰刀换了台破壁机,李木匠用榫卯小凳子换了3节编程课。你看这个,王大爷用老家的槐花蜜,换了套vr农耕体验设备,说要教城里孩子认庄稼。\"
交换站的门被推开,几个戴草帽的农民扛着麻袋进来,里面装着新摘的樱桃。社区里的烘焙师李姐迎上去,手里举着刚出炉的全麦面包:\"张大哥,你们要的面包机说明书我翻译好了,用这些樱桃换行吗?\"
\"太值了!\"农民张大哥掏出个智能手环,\"我们村的樱桃现在能通过社区的元宇宙摊位卖,上周还收到了广州的订单。\"他突然压低声音,\"我家小子在社区学的直播带货,现在粉丝比村长还多。\"
林深看着墙上的\"城乡共生地图\",红色虚线把社区和周边五个村子连在一起。\"这图咋还有条虚线通着城里的养老院?\"
\"那是'银发互助线'。\"沈砚舟的影像指着地图上的养老院图标,\"城里老人教农村孩子书法,农村老人去养老院讲农活故事。上周刘奶奶还跟着农村来的张大爷学编草绳,说比跳广场舞有意思。\"
这时,林深的手机收到条推送:\"您预定的'乡村体验日'已确认,本周六将前往王家村,可体验:1.用Ar眼镜识别农作物;2.向李奶奶学纳鞋底;3.用社区积分兑换新鲜鸡蛋。\"
\"我女儿肯定高兴。\"林深想起孩子总问\"米饭从哪来\",\"上次她以为大米是超市长出来的。\"
\"这就是为啥搞城乡共生。\"沈砚舟的影像突然变成个稻草人,\"让城里孩子知道粮食咋长的,让农村老人知道手机不光能打电话。你看那个,社区的共享图书馆给村里捐了500本书,村里回赠了300斤新米,这账算得比超市还明白。\"
233.5全球共生的微缩节点
林深在社区\"全球邻里驿站\"的玻璃墙前发呆,里面坐着个戴头巾的埃及女人,正用vr设备教屏幕里的巴西小孩包粽子。沈砚舟的全息影像端着杯虚拟咖啡,从玻璃墙里穿出来:\"老林,这驿站刚运营三个月,已经成了联合国的'微型示范窗口'。\"
玻璃墙内侧的电子屏滚动着实时动态:\"开罗社区请求共享'高温天气蔬菜保鲜'技巧;里约热内卢需要'社区防涝'方案;东京正在直播'智能垃圾分类'新方法。\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