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46章 智慧新生活,故事再出发(第2页)

\"我瞅瞅!\"刘奶奶抢过卡片对着手机一扫,屏幕上果然跳出她蹲在坛子前撒盐的画面,配着她自己说的话:\"这盐得是大粒海盐,腌出来才有劲儿......\"老太太突然捂住嘴笑,\"原来我说话这声儿啊,跟我那口子一个样。\"

\"这还能统计谁看了啥。\"沈砚舟指着后台数据,\"刚才五分钟,有十八个人扫了陈叔的竹篾灯,其中十二个是年轻人。说明这玩意儿对胃口!\"

陈叔正好推着竹篾半成品进来,听见这话赶紧打手语,小虎翻译:\"他说想做能连蓝牙的灯笼,晚上能跟着手机音乐闪,年轻人肯定更爱买。\"

\"这主意好!\"林深掏出笔记本记下,\"让碰撞坊的小吴设计电路,小虎3d打印个蓝牙模块底座,陈叔编竹篾外框,咱仨小时就能弄出样品!\"

正说着,快递小哥扛着个大箱子进来:\"刘奶奶,您订的玻璃瓶到了!\"箱子打开,里面是带硅胶密封圈的小罐子,\"厂家说这是看了您的直播,专门做的'快递款',摔不碎,还送了五十个泡沫垫。\"

\"这厂家会做生意!\"刘奶奶拿起个罐子颠颠,\"正好装糖醋蒜,比牛皮纸袋子显档次。小沈,你帮我拍个开箱视频,就说'刘奶奶的秘方升级了'!\"

沈砚舟刚架起相机,社区群就弹出条消息,是区非遗博览会组委会发的:\"请各单位准备现场演示环节,时长十分钟。\"

\"咱演啥?\"小虎啃着红薯问,\"总不能现场腌菜吧,那得等半年。\"

\"演个'社区时间线'!\"林深突然有了主意,\"张大爷您用五分钟拼个榫卯展架,陈叔和小虎用三分钟编个小灯笼,最后两分钟,刘奶奶您把酱菜装进新罐子,我来扫码讲每个物件的故事。\"她掏出笔在纸上画,\"沈砚舟负责拍特写,小周在旁边放咱平时拍的纪录片片段,肯定比光摆展品强。\"

\"我再加段快板!\"李大爷不知啥时候站在门口,手里拿着副竹板,\"我编了段词:'社区里,能人多,张大爷的木梳会唱歌,刘奶奶的酱菜香满坡,陈叔的灯笼照万家,小虎的打印真叫绝......'\"

\"太妙了!\"林深赶紧鼓掌,\"就这么定了!现在咱分工:沈砚舟拍演示流程视频,小周做背景ppt,我去弄博览会的展板,张大爷和陈叔准备演示材料,刘奶奶......您接着腌糖醋蒜,记得多腌点,到时候给评委尝尝。\"

接下来的日子,社区像个上了发条的闹钟,每个人都转得飞快。张大爷的榫卯展架越做越精致,最后做成了个微型社区模型,门是活动的,能看见里面的小木工台、小酱菜坛;陈叔和小虎的蓝牙灯笼试了三次才成功,第一次灯总灭,第二次音乐串线,第三次小虎加了个太阳能板,白天晒晒太阳,晚上能亮三小时。
 

智慧助老站也添了新花样。小周教大家用手机买菜,李大爷学会后,天天帮腿脚不便的王奶奶订新鲜蔬菜;张大爷用视频通话跟广州的木雕师傅学了新花样,在木梳上刻二维码,扫出来是他说的吉祥话;刘奶奶更厉害,学会了用外卖软件给外地的孙子寄酱菜,备注里写着\"让你妈放冰箱,别偷吃\"。

这天下午,区里的督导组来检查准备情况,刚进社区就被智慧助老站的笑声吸引了。只见李大爷举着手机,给视频里的孙子展示他新剪的视频:\"你看爷爷加了特效,这灯笼一闪一闪的,像不像你小时候玩的?\"

\"李叔这水平能当网红了!\"戴眼镜的督导员笑着说,\"我们单位好多老人都不会用健康码,回头得请小周去讲讲。\"他走到演示区,看着张大爷五分钟就拼好了微型展架,忍不住惊叹,\"这榫卯结构比螺丝结实,就像你们社区,看着松散,其实拧得特别紧。\"

\"还有这个!\"林深赶紧点开数字身份证,\"每个展品都有故事,比如这把木梳,用的是去年台风刮断的老槐树料,张大爷说这叫'化灾为宝'。\"

督导员扫码听了故事,突然指着墙上的社区地图:\"你们这板块规划得真好,老手艺有传习所,新创意有碰撞坊,现在连数字生活都有智慧站。博览会那边我跟组委会打了招呼,给你们留个最大的展位,再配个直播区,让全市都看看咱社区的21世纪新生活。\"

送走督导组,大家都松了口气。沈砚舟突然想起啥:\"明天就是小虎生日,咱用社区基金给他买个新的3d打印机吧?他那台总卡纸。\"

\"再订个蛋糕!\"林深点开外卖软件,\"就订带竹篾花纹的,让蛋糕店用巧克力做把小刻刀,寓意'手艺人的传承'。\"

小虎生日那天,智慧助老站临时改成了派对现场。张大爷送了把刻着小虎名字的木尺,\"做手艺得讲规矩,尺寸不能差\";刘奶奶给了个红布包,里面是新腌的糖醋蒜,\"考上重点中学就开封\";陈叔打手语,小虎翻译:\"他说等我长大,教我编能飞的灯笼。\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