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6章 帝墓(第2页)

 

外界有不少传闻,说他因医术仁心而善良,又或者曾因战乱波及妹妹,让他厌恶纷争。

 

那些挑衅者早已被历史遗忘。

 

各大王朝不敢触碰这位帝王的底线,但在暗处的竞争从未停止。

 

毕竟族群资源有限,竞争在所难免。

 

历经两千年,帝墓终于建成,接下来就交由许安临布置。

 

毕竟这是墓地,必须安置在一个隐秘之处。

 

至于为何留下坟墓,主要是许安临认为自己如同一颗功德金丹,即便肉身生机消逝,躯体仍会留存。

 

他不愿自己的遗体遭遇意外,同时这也是一个后招,或许将来会有用处。

 

这一世依旧让许安临有所领悟:凡事需早做准备。

 

他天赋平平,若非另辟蹊径,未必能有今日成就。

 

血雨纷飞中,这位曾震慑万年人族的大帝,终究难逃一死。

 

“此生虽开局不易,但终有惊无险。”

 

“后续虽经历动荡,却未对他产生多大影响。”

 

“然而,这一世的功绩丝毫不逊于其他。”

 

或许是因后半段太过平静,榜单未作评价。

 

然而众多武者对此各有评述。

 

大秦咸阳宫内,

 

“帝陵。”

 

嬴政目光微凝,低声自语。

 

似在思考着什么。

 

他觉得建一座如此之地也无妨。

 

哪怕再强大的帝王也有谢幕之时。

 

即便嬴政心中亦有些感伤。

 

安临之道虽有多途,但终有极限。

 

他虽心向往之,欲成仙为真,却深知此路遥远。

 

每一代中,他都不觉得自己能超越前人。

 

不禁轻叹一声!

 

对嬴政而言,更为现实的是带有缺憾的长寿之法。

 
 

这种思路至少看起来更务实。

 

像他这般想法的人还有不少,比如朱元璋。

 

相较于某些一心求安临者,朱元璋更重实际。

 

他并未执着于此,而是专注于后代培养。

 

看到建造帝陵之举,他也起了念头。

 

未雨绸缪。

 

不曾想这项工程历经数代。

 

朱元璋自知无法与之相比,只盼身后有个栖身之所。

 

随着一世终结,许安临再次获得传承。

 

对此已习以为常。

 

如今他堪称医道宗师。

 

但修行速度较之前几世稍缓。

 

过去三百年便可成圣贤,而今不过刚达陆地神仙。

 

不过在医术上的造诣,早已超脱九州。

 

许安临堪称九州第一神医。

 

许多身陷重病的人眼中闪烁着些许希望。

 

若此人能现于世间,他们是否还有救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