走咧,走咧,走远咧(第3页)

 

铺子那边想要招个掌柜,再来就是找了瀛海堂的郎中。

 

郎中来家给钟百酒把脉,开了六副药。“这六副药吃完,就不用再吃了。”

 

“吃完以后就会好吗?”钟喜心急。

 

“其实前些日子令媛刚下山,脉象虚浮,且肝火旺,郁结于心,忧思过度。气虚,血虚,自然不爱动弹,也少饭食。这样常年下来运化失宜,身子也就愈加虚。”

 

“不过今日看来,郁结已散。是药三分毒,这六副药吃完后,不必再吃。日后加强食补,多多走动,发病次数会越来越少。”

 

这下听到闺女这病似乎没有那么可怕,钟喜有些疑惑。“可是之前我们也带着孩子看过,还有那郎中曾说我家老大这病娘胎里带来的不足之症,不能过度劳累?”

 

郎中笑笑,心里有些对那些半吊子郎中的气愤,不过还是细细询问: “此话有理。但容老夫问问,这令媛尚在娘胎时,时常可有食肉?”

 

“这,我媳妇当时闻不得荤腥,再加上家中实在困难,很少能吃上肉。”钟喜回忆起何晓梅怀老大的时候。

 

家里穷,他娘也不管,他们两个又都是愣头青,怀孩子的时候听别人身子说要吃肉,就在镇上做工挣钱买猪肉和鸡肉。

 

何晓梅闻不得一点,也就勉强能吃些鸡肉,喝些鸡汤。百酒生下来,头发更是少得可怜。

 

“那其余我也不再问了。”郎中已然知晓,耐心回复,“小孩在娘胎中没有得到足够的养分,生出来自然是有些不足的,但可以用食补慢慢补回来。”

 

钟喜听罢,也算是放了心。之前听了那郎中的话,以为百酒得了什么不要命但磨人的不治之症呢。

 

送走郎中,钟喜两口子就开始物色厨子和掌柜。

 

掌柜的不好找,可厨子碰了巧。

 

原本他们这地方,想找个厨子难。很简单,穷地方留不住人。稍微有些本事的总想着往外面跑。可是申三说,前些日子有个在京城的四品官因为贪污,家里的下人送到了他们这儿,正好有个厨子。

 

要是钟喜想找会做些药膳,精细吃食的厨子,正好就给敲定下来。

 

这厨子好像是那老天爷派来的一样,就这么送到了钟家门前。

 

钟喜庆幸,又觉得是老天爷在看,在帮。

 

厨子姓王,顶着个国字脸,笑起来很有老实憨厚的气质。这老王呢,买一送二,带着自己媳妇和儿子就进了钟家。

 

钟喜一家的饭食自此由老王掌勺,而钟百酒慢慢将养着,看起来也愈发康健了。从前钟百酒的头发虽不发黄,可在阳光下带着些红,相对于钟百乐又黑又浓的头发欠点意思。慢慢补着,那头发愈来愈多,也越来越黑了。

 

可现在刚吃了老王三天饭食的钟百酒尚且没有发生那种变化,一家人也在商量明日买树苗儿的事。

 

这不是做农具,庄子附近的树他们嚯嚯了些,所以钟喜本着“有借有还,再借不难”的想法,准备带着一家人上山种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