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外青山楼外楼(第3页)

 

倒是逗乐了一桌的同辈人。

 

长辈们在另外一桌,也瞧见了几个女孩,乐呵呵地互相指着问,“那是百酒吗?”

 

“我看最小小像!”

 

“哎,还是百乐,那孩子练武,姿势就是不一样。”

 

其实百酒没醒来的时候几人还是穿着裙装的,还是那人撺掇,说不想要戴帷帽,让姐姐妹妹们陪着她作了男儿打扮。

 

“哼,一看就是百酒的事。”知女莫若母,何晓梅可清楚她那女儿了。

 

小辈儿这桌已经热火朝天聊起来,刚刚在车上已经瞧见了好些新奇地儿,就等这会儿,计划着怎么个走法。

 

饭菜上来,聊天也不见停歇,来了新地方,还是如此不同的地方,各个都满怀期待。

 

没几下填饱了肚子,这一桌率先起身。

 

他们要自己逛,大人们......抱歉,我们不约。

 

出了门,自然是从最远处逛起。木罗县城上方本就遮了大幕布,天刚暗下来,店铺门口就点上了灯。

 

何干几人先去了买布匹的店。没办法,太亮眼了那地方,点着灯,让布匹更加好看。上面的花纹也是他们在百涛不常见的,用色大胆,配合起来毫不突兀。

 

这是这东西买回去都不知道能干什么。做衣裳,那不能,不是他们的风格;除了做衣裳,好像就没了其他用处。

 

“哥,这种东西买回去可以放在你们的食肆桌子上,日后别人看见这块布,就能知道是你们的店了。”

 

咱们这就叫特色,属于自己,别人没法模仿。

 

对啊,他们那边,包括府城那边都没有人这种布,以后店要是能开到府城,就像是百酒的钟意楼,能让别人一眼认出来,这不就巩固了自己的地位?

 

所以,原本只是因为颜色鲜艳而进门的几人消费了。

 

自此,吹响了疯狂购物的号角。

 

男人逛起街来,一点不比女人差,只要手上有钱,谁都会花。

 

原本就是想要去看稀奇的人走近这个店,“有用,买!”是个沙漏,能计时;街对面是个什么店,皮毛?买!

 

反而大人这边,逛得缓,走得慢,没怎么消费。

 

何家姥姥姥爷行走在街上,无端担心起木罗县的消防。这要是走水了,整个城池就完蛋了。

 

何家姥爷终于忍不住,问了路边看起来和他一样大的老人。

 

随着老人的解说,周围几人连连点头。

 

原来那布并不寻常,上面浸染了一层防火物什,如若哪家走水,可快速解开四方拉线,就在后街各家墙上,向下铺开,或者直接盖在起火处,做应急。

 

这里不算缺水,毕竟靠着水滴湖,可还是能省则省。

 

环境会培养适应的人才,就是这么简单。

 

缺水,就能想到省水的好办法;水多,就能造出最好的桥;山陡,仍能开出适合种植的荒地,养出庄稼把式。

 

这会儿的钟百酒逛进了旁边的农具店。

 

不过里面没什么东西,不大点地方,显得有些空荡。

 

外面的几人从老人口中得知了一事:三日后就是一月一次的庆赫集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