盘盘坐,唠闲嗑(第3页)
这种时候,你要问那一个大男人,饭食怎么解决的?
简单,何晓兰出门前就蒸了好多干粮,烧些水就是一顿饭,再不济,煮一锅土豆,能吃三四天。
要是想吃些更热乎的,灶烧热,鸡蛋打进去,添水。等水开的功夫,挖一点点面,加水拌成疙瘩状,水开倒进锅煮开,出锅前撒葱花,加盐,一锅养胃疙瘩汤就好了。
所以即使没女人在家,日子过得也潇洒。
再一个,男人也需要一个人的独处时间。
之前何晓兰在家,不让他休息,刚从地里回来,就要去准备猪食,吃口饭,还没休息会儿,就让去地里拔草。周而复始,很累。倒不是说何晓兰什么活都不干,说实话,那是个对别人严格,对自己更严格的人,她在家也一分一秒没闲着。
何晓兰不在家,他没人管,想什么时候休息就什么时候休息,一个人还算自在。
“对,明年要是能丰收,咱们村里说不定就会多几家能盖起瓦房,不说有闲钱盖房,至少漏雨的瓦片也能换一批。”何晓梅想起这事,就觉得激动。
钟喜也想到了。“要不是秋收那场大雨,咱们乱石滩那些跟着我们干的小子们家就能买得起好些青砖了,”不说能盖多阔气的,但干得好的小子,两件砖房也能盖得起。“可你看这场雨,那银钱买了粮食,哪有闲钱盖新房。”
说到这,几人也是一阵子沉默。
王泉也感叹。“我们这儿就田地大这一个好处了。你们看,就算是最大的城,东西还是少对不?”
这也是奇怪的地方。明明地界大,东西却稀缺,像他们西北泛滥的土豆子,这边也少。“你们怎么不种土豆?那东西早上起来吃上两个,能噎到晌午。”何晓梅问。
“不让种。这边管的要比咱们老家严,种什么都有规定,不是你想种就种的。”何晓菊没说太明白,可何晓梅和钟喜两人走南闯北稍想想明白了。
这是边境,要是打仗了,粮食要先从这些镇子上调,上面的要保证粮食充足,这才会规定种什么粮食。
再一个,钟喜猜,像那种灵活的县令知府,说不定会根据粮仓粮食调整第二年总体要种多少小麦,多少小稻。可也不敢有大幅度调整。就这两年,朝廷上就打不打仗吵个不休,县令这些多会选择稳。
东聊一句,西唠一句,终于让钟喜看见了出门的这些小子。走近了赶紧招呼,让进来取暖。
这几人除刚开始去了布匹店买了些实用的,其余银钱只花在嘴上了。吃到好吃的不忘给长辈们带,这不,过来的时候,大包小包都是吃的。
钟百酒率先跑两步进了客栈,一双手冻得青紫青紫,哆嗦着身子,张嘴就给她爹安排了活。
“爹,这地儿太冷了,也没见有卖炉子的啊,你要不要”说着叽咕眼,那意思就是:商机!商机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