退婚夜,我被公主捡尸了白云兴言
第105章 旧卷新题 挥斥方遒(第2页)
“先生此问,直指根本!”
陈九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,声音因激动而微微提高,思路清晰,侃侃而谈:
“教化非空谈道德文章,当与民生疾苦相连!礼义廉耻,生于仓廪实,立于衣食足,欲使教化如春风化雨遍及乡野,首要在于富民与均教!”
他站起身来,仿佛回到了琅琊书斋挥斥方遒的时刻:
“其一,富民乃教化之基!官府当兴修水利,推广良种,抑制豪强兼并,使耕者有其田,织者有其机,商者有其路。
民富则心定,心定则易受教化。
若百姓终日为衣食奔波,朝不保夕,空谈礼义廉耻,无异于缘木求鱼!”
“其二,均教乃教化之途!朝廷官学多设于州县,乡野蒙童求学无门。
当广设义学、社学,延聘通晓农事、知晓民情的乡贤为蒙师,教材不必拘泥于经义,可融入农桑、水利、律法常识。
教化内容当接地气,使百姓知法、懂利、明理!而非只知背诵圣贤之言!”
“其三,吏治乃教化之范!
地方官吏,乃教化推行之关键。
其身不正,何以正人?若官吏贪墨横行,鱼肉乡里,则朝廷教化之令,必成欺世盗名之文!
故推行教化,必先整肃吏治,选贤任能,使为官者率先垂范,则上行下效,教化自通!”
陈九引经据典,结合实例,从经济基础到教育普及,再到吏治清廉,层层递进,将“如何使教化入乡野、泽黎庶”拆解得条理分明,鞭辟入里。其观点新颖务实,逻辑严密,充满了经世致用的光芒。
阁内一片寂静。
三位老翰林听得频频点头,眼中异彩连连,显然被陈九的见解深深折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