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8章 祸从天降 尽付此文(第2页)


 寒意,比贡院地砖更刺骨的寒意,瞬间从脚底窜上天灵盖!


 这不是巧合!他的脸色变得极为难看,开考前的雄心壮志在这一刻被彻底击毁,


 他的目光掠向那些勋贵子弟,果然在他们的脸上看到了一丝得意,


 这厮一场精心编织的、用赞誉和期许包裹的致命陷阱!


 文若那张温煦长者的脸孔在陈九脑中瞬间扭曲,化作毒蛇吐信的阴冷笑容。


 澄心阁的“旧卷”是饵,那些“茅塞顿开”、“醍醐灌顶”的赞叹是蜜糖裹着的砒霜,而此刻这白纸黑字的考题,便是收网的绞索!


 “文若……老匹夫!”


 陈九的指节因用力而泛白,捏着考卷的边缘微微颤抖。


 一股被愚弄、被背叛的滔天怒火混杂着刺骨的寒意,几乎要冲破理智的堤坝。


 背部的旧伤在巨大的情绪冲击下隐隐作痛,体内的剑气骤然变得躁动不安,如同被激怒的困兽,在经脉中左冲右突,带来撕裂般的痛楚。冷汗瞬间浸透了他的里衣。


 环顾四周,考棚如同囚笼。


 远处,似乎有目光穿透隔板,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嘲弄落在他身上。


 那是孔希声?还是其他勋贵子弟?抑或是文若安插的眼线?他们都在等着看他如何踏入这必死的局中!


 绝望如同冰冷的潮水,试图将他淹没。


 放弃此题?另辟蹊径?


 时间紧迫,重伤未愈的身体和精神能否支撑他构思一篇全新的、同样高水平的策论?


 即便写出,在文若“今科魁首”的预言下,若名落孙山,岂非更坐实了“无真才实学,全靠舞弊”的污名?


 若成绩尚可,也难逃“才不配位”的质疑,更无法解释为何避开这“恰巧”讨论过的题目。


 按澄心阁所论作答?那便等于亲手将“提前获知考题”、“勾结文坛泰斗舞弊”的罪名刻在自己和明凰公主的脊梁骨上!


 文若必然早有准备,在场的那几位老翰林和柳明薇,都可能成为指证他“言论与答卷高度一致”的人证。


 人证、物证、动机俱全,铁案如山!


 两条路,似乎都通向万劫不复的深渊。


 最可怕的是,人心。


 洛京现在汇聚天下学子,而自己在澄心阁的发言早就被扩张了出去,恐怕在考试结束的第一时间,就会有许多人猜疑自己,


 自己靠着人心流言踹下了大皇子的前程,同样的,这些流言也可以将自己钉死在这贡院的大门前。


 怎么办?


 时间在死寂中无情流逝,铜壶滴答,如同催命的鼓点。


 陈九强迫自己闭上眼,深深吸气,再缓缓吐出。


 识海中那道白衣身影似乎感应到主人濒临崩溃的心境,剑光暴涨,凌厉的“斩断”真意如同冰冷的洪流冲刷而下,强行斩断了纷乱的杂念与恐惧。